趙閏卿
(河南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音樂風格是一個作曲家自己本身最獨特的,任何人都模仿不了的,這主要與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內在性格有關。雖然海頓和莫扎特都處在古典主義時期,但二人創作還是不大相同的,從二人的作品中可以充分發現其歷史獨特性。
從奏鳴曲的創作背景上來看,海頓自小生活窘迫從未接受過良好正規的音樂教育,雖然處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但海頓的創作在數量、涉及領域的題材、寬廣度上都是人們無法想象的。海頓的童年在一個相對偏遠的農村度過,民間歌舞對他影響很大,因此奏鳴曲中有很多民間因素。莫扎特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從小就具有接受良好音樂教育的條件,自小學習鋼琴,六歲就隨父親在歐洲演奏,藝術視野較開闊。在與各個國家歌手的接觸中,他感受到人聲的美妙,所以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作品中旋律的歌唱性較強。
在風格特征上看,海頓創作的奏鳴曲多會鼓舞聽眾的信念,作品大多表現出美好,使聽眾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了期待,這正是由于海頓本身的豁達坦然的性格。海頓作品體現出中庸的美,注重表現音樂純正的表情,是樂天派的表達者。莫扎特創作主題非常生動,旋律讓聽眾的腦海中浮現出優美的畫面,他的題材多是生活風俗性的,快板樂章表現出明朗,而海頓的反而有點野性。
創作過程上,兩人比較相同,早期相對稚氣,中期創作手法就較為豐富,晚期奏鳴曲風格相對成熟。但不同的是,莫扎特在創作中會運用主調與復調結合的手法,并將不同多個主題串聯在一起,一同進行呈現。海頓創作基本都在為貴族服務,和過去的藝術家一樣,并沒有脫離依附于貴族的存在形式,而莫扎特是首個嘗試脫離并獨立創作的作曲家,莫扎特中后期的作品就完全擺脫了以前為社交而寫的音樂的浮華。
曲式上看,海頓奏鳴曲的主題比較單一,沒有非常明顯、尖銳的對比,他對對奏鳴曲式的連接和展開部進行了精細加工,實驗性相對較多,通常用小動機帶動大主題。而莫扎特獨創性十足,他主題對比極其清晰,在連接過渡樂段非常下功夫,充分擴充了古典奏鳴曲曲式的表現力。
在音樂表達方式上,海頓自身管弦樂的思維,使得他所創作的鋼琴奏鳴曲聽起來聲音非常飽滿。對于莫扎特來說,他的音樂表達很細膩,非常注重樂句的呼吸和歌唱性旋律。
純正表情記號的表達是海頓所追求的,而莫扎特非常注重自己音樂的連貫性與歌唱性。
在節奏方面,附點節奏和三連音節奏充分體現了海頓鋼琴奏鳴曲的幽默感。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歌唱性非常突出,他多使用能表現流暢的節奏,所以在演奏上相對比較自由,不需要完全按照譜子上所寫的節奏和曲式。
在力度方面,海頓的記譜,關于演奏的力度很少出現,所以演奏員要認真思考,不要出現太多的強弱變化,避免形成突強、突弱的強烈生硬對比。莫扎特的力度記譜,大多表現為一個樂句之間的強弱變化與對比,或者是前后兩個樂句之間力度的對比,這種創作手法像在模仿兩個人一問一答的談話,緊緊的銜接著,演奏員要仔細認真的探索樂句之間的關系,樂句自己的強弱曲線。
正確的演奏速度對鋼琴奏鳴曲是非常重要的。海頓、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演奏速度大多都是均勻和穩定的。演奏員在練習他們的鋼琴奏鳴曲時,要通過節拍器,使自己有相當穩定的速度。
在裝飾音方面,海頓鋼琴奏鳴曲中經常使用裝飾音,有回音、顫音、倚音、上漣音、下漣音等等。海頓要求裝飾在拍子上,要聽眾聽到留音的效果。而莫扎特把裝飾音改成了一長串的裝飾音經過句,并對阿爾貝蒂低音音型進行變化,使其具有旋律性。具體的裝飾音演奏,要根據其本身音樂作品的感悟,沒有特別的規定和界限。
因為古鋼琴是沒有踏板的,所以在海頓、莫扎特的樂譜中也就沒有踏板的標記,這就要求演奏員對踏板的使用進行仔細的研究。比如在海頓《降E大調奏鳴曲》中,慢板樂章的歌唱性樂段,使用右踏板會使聲音更加飽滿;在莫扎特《降B大調奏鳴曲》第二樂章強拍連音的第一個音上加右踏板,音色會得到修飾。具體例子具體分析,正確的使用踏板,豐富音樂的色彩。
在情感方面,莫扎特的奏鳴曲注重從心底自然而發的感情,不要有過于夸張的表情,但也不要平淡的去表現,注意右手的旋律性、歌唱性。海頓作品中均勻清晰的音符以及生動活躍的節奏,充分體現了古典主義時期的高貴與典雅。
海頓、莫扎特是古典時期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標志著古典主義風格巔峰時期的到來。
維也納為海頓、莫扎特提供了非常好的音樂環境,二人在維也納生活并進行音樂創作。同時兩人也用創作的碩果回報了這座城市,同時對西方音樂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海頓、莫扎特的奏鳴曲中都有自由、民主這些資產階級思想。作品大多是沒有標題,題材較為嚴肅,充分體現了哲學性。兩人的音樂都強調性靈的自然流露,旋律樸素、和聲清晰、結構勻稱,富有高貴氣質,代表了古典樂派的理想境界。
海頓和莫扎特在音樂風格和演奏風格上有些相同,但在音樂創作手法、曲式結構等方面還是存在不同的,具有特點和獨特性。我們在學習中,要多進行對比研究,多了解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風格,更好地去詮釋這些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