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敏 新疆師范大學
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培養方案的飛躍,標志著高師美術教育的偉大進程,在掌握學校本專業的理論信息基礎上,還要具備熟練的專業技法技能以及上崗后的實戰經驗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但是,絕大部分的高等師范美術教育基本都在效仿專業美院的課程安排。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法,都偏重對專業知識的傳授,過多強調專業技能,在教學課程設置中占較大比例,而忽視了三筆字這樣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課程,這與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培養方案大相徑庭。
本文對三筆字課程的研討以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為載體進行實證分析,課程分布在一年級,每周一課時,一共十八學時。在導師的接洽下,筆者有幸深入高校課堂參與了教學實踐活動,感觸很深,收獲頗多。
教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正確,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上課鈴聲打響之后,前十分鐘學生進行上節課的回顧練習,做到“溫故而知新”,緊接著教師針對學生的創作現狀進行講解、討論與總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引入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本章節的臨摹學習與創作實踐。
書法課程是大學生體現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本節毛筆課程學習臨摹《多寶塔碑》,課堂學習氣氛較佳,但部分學生在字形結構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應繼續加強用筆方式、基本筆畫的練習。
本節課為筆者在研讀期間的軟筆教學實踐活動,題目為《楷書基本筆畫》,依次介紹書法的物質材料及正確坐姿、執筆,最后講解范字臨寫。在關注和了解書法與社會、歷史的密切關系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書法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價值,審美中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了解從事書法活動的各種物質材料、基本常識、正確坐姿與執筆,并掌握楷書的基礎筆畫。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對祖國傳統書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精神。
猜字謎導入,提出問題。提問:滿頭黑油油,走的彎彎路,說話細又明,終年四季苦作,留下千古文章。答:書法。導入環節運用“游戲教學法”創設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正確的坐姿與執筆是書法練習的前提與必要條件。書寫姿勢:調整坐姿,身體要端正,頭要正,兩肩要平,胸不貼桌,背不靠椅,兩腳分開平放于地與肩同寬。
執筆:我們用五法來學習執筆,分別是撅、壓、鉤、格、抵。“撅”:大拇指向上斜地緊貼著毛筆;“壓”:食指的第一關節向下斜貼住毛筆外部;“鉤”:中指第一關節向里彎曲斜勾著毛筆,輔助食指的力量;“格”:無名指背夾肉相連處從內向外頂住毛筆;“抵”:小拇指緊貼、托著無名指,不可觸碰到毛筆與掌心。做好這五法,五指相互借力把毛筆控制好,執筆時秉著“上七下三”的原則來書寫。
“永字八法”具備了楷書的基本筆畫,在國家頒布的書法等級考核要點中明確規定必須熟練地掌握“永字八法”中點畫準確表達的一般書寫技能。
(1)點的寫法:沉著有力,如高峰墜石;(2)橫的寫法:控制運筆節奏;(3)豎的寫法:豎不能太直,要直中見曲,其形像弩,筆力飽滿;(4)鉤的寫法:出筆要疾,如抬足踢出;(5)挑的寫法:不用控制節奏,而是要快;(6)長撇的寫法:力送畫末,不可失勢;(7)短撇的寫法:運筆疾速凌厲,有氣勢;(8)捺的寫法:起筆,行筆,收筆清楚,一波三折,筆畫澀而有力含蓄,勁挺飽滿。
教學實踐活動是美術教育研究生修煉基本功的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在導師的指導下,我們進行了本學期的教學實踐活動。從本次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還需要在以下方面繼續加強:(1)說課及講課的時間控制;(2)板書的書寫;(3)教學目標、重難點的把握;(4)加強專業用語的應用;(5)理論依據的使用等,這是我們以后成為教師應具備的技能,所以應正確看待,繼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