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慧 淄博市技師學院
在環藝課程重構的過程中,應針對教育目標、教育課程與大綱進行重構處理,創建出符合教育工作形式的課程體系,同時將項目實踐教育、校企合作實踐教育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實踐性的教學模式。
學校教研室的工作人員、企業的工作人員共同商討,遵循知識適度原則、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原則、拓寬學生知識面原則進行課程的重新構建,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引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工作素養、環藝設計先進理念、了解施工與操作形式、掌握管理要求等,以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在教學目標重構過程中,還需將培養學生心理素養、身體與文化素質等作為主要目標,并利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其創新能力與思維。
環藝專業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藝術審美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校應根據專業的教育特點與需求等,對教育過程進行重構。例如,在一年級初期學習階段,應重視學生造型基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進行環藝方面的造型設計及創造。在第二學期應重視學生表達能力也就是專業基礎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設計知識。在最后一個學期,應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可以將室內裝飾與園林景觀等設計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此期間還需重視就業方面的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
在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的工作中,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環藝課程規律等,將公共類型、基礎類型、技術類型、就業指導類型與選修類型的課程融入其中,設計不同的課程板塊,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例如,在公共類型的課程板塊中,應設計體育教育、文學教育、英語教育及計算機技術教育等內容,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感與文化素養,提升其綜合能力。再如,在基礎類型的課程中,可以將設計素描課程、環藝制圖課程等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相關設計軟件的操作能力。
采用項目教學法應將整改與完善實踐操作教育內容作為基礎,將課內及課外的資源融合在一起。此時,應全面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時間,并提升其在考核分數中的比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實踐與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將校園之內的課堂教育與校園之外的廣場相結合,引導學生到廣場上針對傳統的設計形式、全新的設計形式進行參觀與對比,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設計項目內容,在設計后相互之間作出創新性的評價,這樣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外,還能使其形成創新觀念。
在使用此類形式的過程中,學校可以邀請企業中的工作人員到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知識,企業的工作人員對市場情況、崗位工作環節與規范內容等都很了解,要求其與學校之內的專業教師一起開展教學工作,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企業工作狀況,更好地掌握實踐操作技能。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為學生在企業中設置實習崗位,引導學生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進行實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認知,并增強其職業技能的應用效果。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崗位能力,學校除了要在企業中為其設置實習崗位外,還應與企業相互溝通,要求學生參與到真正的設計項目中,使其在設計活動過程中形成真實的體驗感,并掌握各方面的操作技能。在此期間,為了夯實合作的基礎,學校可以為企業提供選拔人才的機會,如在學生完成企業中的實習工作后,企業可以按照自身的人才需求、學生的日常表現等,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到企業中工作,這樣不僅可以使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穩固,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還能滿足企業的人才要求,達到雙贏的目的。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對于環藝專業人才的需求開始向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除了要求人才有應用能力、綜合素養以及適應能力外,還需要有一定的創新精神與能力。在此情況下,建議學校根據人才要求與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等,因材施教地開展教育互動,首先,要重視課程的改革,對課程內容、形式與體系等進行重構,創建出適合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其次,要大力開展實踐性的教育活動,利用項目類型教育手段、校企合作類型教育手段與生產實習教育手段等,培養環藝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教育形式,培養出更多環藝專業方面的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