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爵 鄭州西亞斯學院
戲劇表演是我國傳統藝術的典范,也是聲樂舞臺藝術表演的精髓。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需創造各類經典舞臺角色,其中富含多樣化的戲劇舞臺表演藝術元素。因此,將其與聲樂舞臺表演藝術進行廣泛結合,能夠豐富聲樂舞臺藝術的表演元素,增強舞臺表演藝術的張力和震撼力[1]。
戲劇表演即演員對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但每一場次的戲劇表演藝術,都需要演員重新登臺開始表演。通過所有演員的反復沉淀及演練,每位參演人員都能在提升自身演職能力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每個角色背后的實際意義。因此,戲劇表演藝術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在表演過程中需深入理解表演角色,且需要進行多次重復表演。
二是演員需要直接面對評價者與觀眾進行表演,由于不同觀眾的認知及審美水平不同,所以評價標準和結果也自然存在差異。因此,戲劇表演者需通過對觀眾的實時評價進行分析,改進自身的舞臺表演形式和技巧,以獲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三是就藝術本身而言,戲劇表演者既是表演者,又是藝術角色的創造者。其在戲劇表演中,需要根據角色與演員間的矛盾關系調整表演特色。為了能夠與觀眾產生共鳴,表演者需投入真情實感,所以每位演員的特點和特長均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演能力來體現。
四是戲劇表演藝術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受到了特定角色和演職場地的限制。面對褒貶不一的評價,表演者需要不斷分析自身的能力和藝術風格,在戲劇表演中,將靈魂貫穿整個戲劇表演的始終。同時,還需要結合觀眾的不同需求,對多種表演風格進行融合,以塑造更加完美的角色形象。所以,戲劇表演藝術對表演者自身的能力要求很高。
與戲劇藝術表演有所差異,聲樂舞臺表演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還是一門聽覺藝術。作為“視聽合一”的綜合藝術體,聲樂藝術形式非常重視舞臺表現的藝術張力。因此,在整個聲樂舞臺表演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將“舞臺”與“聲樂”兩個藝術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在聲樂中穿插舞臺表演藝術,在舞臺表演中凸顯聲樂藝術,并通過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之間的相互配合,帶來更好的表演效果。但聲樂舞臺表演風格不同,最終呈現出來的聲樂表演效果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戲劇表演藝術和聲樂舞臺表演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藝術特征。但在舞臺表演中,藝術表演元素具有共通性。一般而言,好的戲劇表演和震撼人心的聲樂舞臺表演,都非常注重舞臺表現力。
具體而言,戲劇表演藝術與聲樂舞臺表演都是由表現性動作和再現性動作組成的,前者也被稱為寫意動作或抒情動作,主要由表演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提煉來展示角色的內心情感,而后者屬于對實際生活再現性的直接模仿式表演。目前,從舞臺動作形式來看,我國民族戲劇表演藝術和聲樂舞臺表演藝術主要以寫意性動作為主。為了對舞臺藝術表演效果進行不斷升華,表演者會在表演情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出特定的寫意性動作,如靜態性和動態性的表演動作。若能將戲劇表演藝術中的某些寫意性動作、再現性藝術表演形式和靜態、動態性動作結合起來,將之融入聲樂舞臺表演中,不但能夠使舞臺表演畫面更為突出,而且能夠營造出更加具有震撼力與生動性的舞臺。
戲劇表演藝術與聲樂舞臺表演既有不同之處,也有很大的相通之處。所以,若能將傳統優秀的戲劇表演藝術融入并運用到聲樂舞臺表演中,使二者相互吸收、借鑒與取長補短,就能夠對聲樂舞臺表演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藝術和美學兩個維度來看,戲劇表演藝術對聲樂舞臺表演產生的影響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從藝術角度來講,無論是傳統戲劇表演藝術,還是當代聲樂舞臺表演藝術,都是表演者對自身內心情感的藝術化表達。而在傳統的戲劇藝術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對舞臺角色的心理情感和藝術個性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摸索。專業的聲樂舞臺表演者通過運用表情、動作和眼神等戲劇表演藝術元素,能在有限的舞臺上向觀眾和聽眾傳遞無限的內心情感,有助于提升聲樂舞臺表演的專業性,與大眾產生情感共鳴。
戲劇表演需要演員全程面對觀眾,所以,演員的舞臺表演活力或張力至關重要。而對聲樂舞臺表演者而言,其要想與大眾產生精神上或情感上的共鳴,除了需要通過聲音等藝術元素與大眾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外,還需及時地對觀眾的反饋進行分析,進而調整自身的舞臺表演和表現力,提升聲樂舞臺的表現活力。
從美學角度而言,戲劇表演和聲樂舞臺表演都是一場舞臺形體藝術之美。雖然聲樂舞臺表演與戲劇表演相比,無須演員過多的肢體表演,但隨著大眾審美品位的提高和現代舞臺表演藝術傳播形式的多樣化,戲劇表演的美學符號為聲樂舞臺表演注入了新鮮源泉。在聲樂舞臺表演中,表演者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聲樂表演技能外,還需借鑒戲劇舞臺的表演經驗,與臺下的大眾進行實時的心理或肢體互動,以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綜上分析,戲劇表演藝術與聲樂舞臺表演是存在諸多異同之處的兩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入分析戲劇表演與聲樂舞臺表演的藝術內涵和美學、視覺特征,能更深入地揭示戲劇表演藝術對聲樂舞臺表演產生的積極影響。我們只有把握好聲樂表演與戲劇表演的共性,并充分認識到戲劇表演在聲樂藝術表演中的借鑒作用,才能從傳統戲劇表演藝術中汲取營養,為民族聲樂表演藝術的繁榮注入鮮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