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山東科技大學學院音樂系
地方本土音樂是民族音樂中的古老和現代化音樂的種類,是大眾創作出來的,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以口傳心的形式繼承下來的,將其納入本科院校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將莽山瑤族音樂納入教學中,對幫助學生感受地方文化、民族精神和風俗習慣,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增強學生音樂文化素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科院校要注重地方音樂的挖掘和融入,結合辦學特色和優勢進行開發,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
瑤族音樂是傳統音樂的活化石,含有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精髓,不過此文化在發展中遇到了很多麻煩和危機,因此將其納入本科音樂教學課程中,能對地方音樂文化進行繼承和保護,也為民族音樂發展提供更好的發展道路。音樂自身存在一定的教化功能,有自身獨特的魅力,能和人的情感結合起來,感動傾聽者內心,從而達到教化作用。
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童謠是不可或缺的,也不能缺少民歌以及戲曲等內容的滋養。因此,要讓學生從小就接觸家鄉歌曲,應用現代音樂教學理念感染學生,使學生可以時刻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感受民間藝術的價值。將莽山瑤族音樂融入院校音樂教學中,對民族音樂進行升華,能幫助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內在精神,對不同地區音樂文化進行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實際學習中,學生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舉一反三,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知識,拓展音樂文化事業。
在新時期下如何將莽山瑤族音樂融入本科院校教學中呢?要善于從實際生活中挖掘各種教學資源,滿足學生音樂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本科音樂教學質量。
地方院校要明確莽山瑤族歌曲的教學目標,強化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和歌謠藝術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既能掌握一定的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還可以和教師共同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工作,將地方瑤族民歌不斷地融入課堂中,將民族音樂和歌曲創作結合起來,將理論性和實踐性融合起來,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敏銳性和觀察能力。所以在實際學習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將莽山瑤族音樂納入其中,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強化學生的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大學音樂教學整體效果。
在音樂教學中,要重點突出音樂教學的民族特征,提升學生的感悟意識和參與自覺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主動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輕松學習音樂知識,感受學習音樂帶來的樂趣。在音樂學習中,學生一旦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就會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促進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豐富思想的實踐活動,挖掘其中的音樂知識,注重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滲透和融入,提升學生對莽山瑤族音樂知識的理解,從根源上提升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在音樂教學上,院校要結合當地本土音樂元素,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和技能,使其掌握更多的學習規律,尋找音樂知識和本土音樂之間存在的共性和差異性,最大限度地發揮音樂專業特色,弘揚音樂專業個性特征。由于很多地方音樂都源于民間,并且在民間具備一定的傳唱性,因此,院校可組織學生從民間藝人身上借鑒意見,并將其拍攝成圖片和視頻,也可以邀請一些民間老藝術家到學校,引導學生對歷史和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從中提取更多音樂背景和資料;可以在院校內開展音樂走出去活動,邀請當地人員到校園內進行演出等,并給予學生更多表現和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音樂本土文化,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弘揚和傳承;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對本土音樂文化進行學習,提升本土音樂文化的生命力,使學生可以充分感受音樂氣息帶來的樂趣,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專業化技能;還可以將一些年輕的瑤歌傳承人邀請到院校,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資料和內容進行合理收集,使本科院校內所有學生都成為莽山瑤族音樂的繼承人。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各種藝術形式不斷豐富,開始逐漸進入到人們視線范圍內。因此要對地方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將莽山瑤族文化融入本科院校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形式,更新高校音樂教學觀念,從而不斷提升本科院校音樂教學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