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陽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藝術領域。西方的鋼琴教學研究與我國相比,歷史更加悠久,其存在的歷史研究以及理論技法的分析對我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通過對其進行充分的分析和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我國的鋼琴技藝的教學成果。
眾所周知,西方鋼琴教學對西方人來說,是提高審美價值,塑造優雅生活的重要內容。鋼琴在人類歷史中扮演的角色,是塑造完美人類的輔助性工具。西方鋼琴教學的發展較東方早,起源于意大利,在工業革命時期進入人類的視野。因此,西方對鋼琴的教學研究留下了很多的文獻資料,較為珍貴。研究西方鋼琴教學的歷史以及發展的理論,能夠幫助我國填補在鋼琴教學在歷史上的空缺,有利于我們充分學習西方的技法,完善我國鋼琴教學現狀的不足,同時能夠有效地促進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同的發展地域呈現出鋼琴教學的不同特色,了解和研究西方鋼琴歷史的發展狀況,在指導我國的鋼琴教學研究現狀、提出較為規范的發展前景和策略、提升我國的鋼琴技藝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18世紀作為西方鋼琴起步的第一個階段,是被大多數人公認的,在這個時期內,出現了很多歷史性的巨著,為人類的鋼琴發展史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西方鋼琴教學的首要著作是《羽管鍵琴的演奏藝術》,由弗朗索瓦·庫普蘭撰寫,書中講解的內容是古鋼琴在練習和演奏過程中的坐姿、使用的指法以及其他審美性等藝術手段,融合成和諧的一幅畫面,從而提升藝術感和藝術形象,給后世學習鋼琴的人們提供了基礎性的理論指導,可以說這篇著作是鋼琴史的開端,呈現了優雅的鋼琴風格。
提到鋼琴,我們不得不談論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這個人物,他為西方的鋼琴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主要貢獻就是在鋼琴的教學研究上開創了具有實踐性的活動,主要集中在音符潤色和裝飾音修飾上,他自創了全新的鋼琴指法體系,自成一家,創新了教學理念,創編了一本具有實用性的工具書——《論鍵盤演奏的真正藝術》,給人們提供了多樣性的參考。《論鍵盤演奏的真正藝術》是一本經典的巨著,巴赫用更加純熟的技術手段演繹美妙的音樂,賦予了音樂更深刻的情感內涵和價值,提高了人們感官的享受,使人們獲得了心情的愉悅,從而實現了鋼琴教學的藝術價值。
18世紀古鋼琴的發展到達了一個比較輝煌的時期,而這個時期正值歐洲盛興古典主義,文化與音樂的相互影響,促進了古鋼琴在歐洲史上的發展,完善了鋼琴教學的理論體系。《鋼琴彈奏指南》是丹尼爾·戈特洛布·蒂爾克在這個時期創作的,這部指南是我們現存的仍然沿用的演奏法和教學法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
在18世紀的教學基礎上,19世紀的西方鋼琴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發展。在這個時期,工業革命已經完成,整個歐洲處于經濟發展的快速時期,這也激起了人們提高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愿望。因此,在這個階段的西方鋼琴教學呈現了多樣化的趨勢,出現了多部鋼琴藝術教學研究巨著[1]。
例如,《鋼琴演奏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大全》是由約翰·尼波默克·胡梅爾出版的,這是19世紀開端的理論巨著,建立了“維也納手指學派”這一新的理論體系;《鋼琴演奏藝術導論》是由克列門蒂出版的,開創了真正形式上的“連奏”技術,增加了鋼琴的藝術表現力,可謂是一大創舉;《從初級到最高級的鋼琴彈奏法理論與實踐大全》是由卡爾·車尼爾出版的,這部巨著的主要理論成就是車尼爾教學法的大全,系統地闡述了鋼琴彈奏技術訓練的各種問題,對于鋼琴音樂的表現力以及風格進行了不同的藝術探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在這個時期,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不僅對于鋼琴的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對于鋼琴的具體工藝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使鋼琴標的更加易于操作,音色更加流暢,因此也衍生出不同的彈奏方法。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不少具有天賦的音樂學家,他們在鋼琴歷史上的造詣頗深,如貝多芬、李斯特等,在他們的手指下,鋼琴變成了美妙的音樂工具,激發了人們學習鋼琴的興趣,從而擴展了鋼琴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進入20世紀后,世界各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鋼琴教學已經形成規模,成為培養人的興趣愛好和才藝的一種方式,因此,鋼琴教學對于彈奏技巧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傳統的彈奏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要。由魯道夫·瑪麗亞·布萊特豪普特出版的《自然的鋼琴彈奏技術》主要創立了“重量學派”的鋼琴演奏理論體系,是20世紀鋼琴教學中的一個壯舉。這套理論主要對應用于人們在演奏過程中所使用的力量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進而研究了最適合演奏的方法。之后,由托拜厄斯·馬太出版的《觸鍵藝術的多樣性》完善了“重量學派”的理論體系,提出了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前人存在的不足。后來,奧拓·魯道夫·奧特曼出版的《鋼琴技巧的生理學機構》在進行了嚴謹的科學試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馬太的理論方法,從生理角度對人們演奏鋼琴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從此,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人們已經開始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藝術的價值和提高,跨學科的方法將會從整體性的角度將整個鋼琴教學進行完善,對鋼琴教學的理論化方向發展提供多角度的指導。
在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人物還有阿·舒爾茨、卡爾·萊默、瓦爾特·吉澤金等,他們都是從人的整個身體結構來談鋼琴演奏過程中的身心協調問題,從而調動身體的各項感官,為完美的鋼琴演奏藝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在演奏音樂的時候,我們常常是用心來感受。因此,對于在演奏時候的心理研究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成果。鋼琴藝術在這個階段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也為我們接下來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向性,我們只有不斷地在科學的基礎上對鋼琴教學進行改進,才能促進整個演奏的發展。
西方鋼琴教學的發展歷史,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各項理論探究,對我們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鋼琴教學水平相對于西方來說是比較落后的,因此在學習西方鋼琴教學發展史的過程中,我們只有看到我國在鋼琴教育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在不斷地學習中改正缺點,取長補短,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我國的鋼琴教育體系,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鋼琴學習的技能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