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超 云南美術出版社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傳統工藝美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應被代代相傳。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工藝美術是沖擊,更是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傳承和保護,更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對其進行開發和探究,讓傳統工藝美術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找到創新路徑。
文化創意產業涉及很多領域,不僅包括影視、出版、演藝等傳統文化領域,還包括軟件、傳播、廣告等領域,并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的全新領域。一般而言,倘若一個創新行為以一定的知識體系為基礎,在一定的運營模式下運行,并在市場上獲得經濟效益,那么它就是創意產業的一部分。
目前,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創意產業持續發展,這給傳統工藝美術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條件。工藝美術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因此創新性是它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以木版年畫為例,倘若我們只追求短期的利潤,忽視對傳統工藝及文化的體現和傳承,一味地通過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對木材進行雕刻和噴繪,對作品進行仿制,做出來的只能叫產品而不是藝術品。因此,在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我們對待傳統工藝美術,既不能一味地照搬傳統模式,也不能對傳統完全摒棄,我們應該在傳承的基礎上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開發和探究,使其傳統工藝美術在創意文化產業的背景下找到它的發展路徑。
現在的時代是飛速發展的時代,全球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快,這對傳統工藝美術是不小的沖擊。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會使得人們對物質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隨之而來的是審美標準的提高和美學觀念的轉變,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傳統手工技藝逐漸被人們遺忘;另一方面,很多技藝精湛的制作傳統手工藝品的手工藝人,或是由于審美逐漸變化,或是為了迎合市場,逐漸放棄了對傳統手工工藝的專研及傳承,投身到與自身藝術理念相悖的審美潮流中。因此,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傳統工藝美術面臨著許多問題。
傳統工藝美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理應作為一種經典的藝術被人們傳承。但是傳承并不意味只追求懷舊,而不做任何改變,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缺乏靈活性,還缺乏便利性,極有可能失去市場。傳統的手工藝人不僅需要完成產品的制造,還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對產品進行設計和創新,在設計之前,如果不對市場進行調查,不去了解當代消費者的消費傾向,而是僅僅對傳統工藝品進行仿造,不僅會縮小傳統工藝美術面向的社會群體范圍,還會阻礙傳統工藝美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此同時,人們的審美標準在逐漸提升,藝術理念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品的創新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產品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精妙絕倫的手工技藝正逐步走向衰退乃至消亡。傳統的手工藝品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是由純手工制作完成的,每一件手工藝品都可以被稱為藝術品,都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它不同于機械化批量生產的產品,每一件手工藝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同時也是傳統手工藝品的魅力所在。然而現如今的許多傳統手工藝品僅僅是仿造,毫無創新可言,這使得傳統手工藝品沒有了原有的價值。
當前,經濟全球化推動著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必須從創新的角度去積極探索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路徑,把新元素融入傳統工藝美術中,將傳統工藝美術和時代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推動傳統工藝美術不斷發展,才能在這個各國文化相碰撞的時代彰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傳統手工藝品和現代科技看起來似乎格格不入,但若是將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在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中,通過對現代科技的巧妙利用,不僅可以彌補傳統工藝在技術上的不足,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還可以保留傳統工藝品的美感,解放生產力。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將非遺文化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這樣非遺文化不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得到了傳承和延續。因此在對手工藝品進行產品設計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到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還需要考慮其實用價值,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在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對傳統工藝美術進行開發和探究,不僅需要我們傳承傳統文化和技藝,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性改進。只有讓傳統工藝美術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才能夠使傳統工藝美術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并在未來創造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