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慶 袁希 粱靜
摘要:我國科技水平近年來快速發展,特別是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稅務、審計等領域的應用對財會人員而言,是發展機遇也是一場全新的挑戰。本文將從會計行業入手,以客觀的角度探究人工智能背景下,財會人員所遇到的機遇與挑戰。同時根據時代的新要求提出對新時代財會人員發展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人工智能;財會人員;機遇與挑戰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背景和在財會行業中的應用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背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igence),英文縮寫為AI。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大量減少人類機械枯燥的工作,達到提高人們工作效率的目的。人工智能這門科學技術自誕生以來一共經歷了三次技術改革浪潮。
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開始了第一次浪潮,這次改革浪潮主要專注于人類的知識領域。而第二次人工智能技術改革的浪潮開始于00年代,并一直延續到現在,此次改革的標志是興起了機器學習,也就是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于機器的學習能力上來,特別是機器人對人類行為思維方式的學習模仿能力。如今我們將迎來人工智能改革的第三次浪潮,也就是對解釋性的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學習與運用。
(二)人工智能在財會行業的應用
現在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財會行業,主要是通過自動掃描和語音錄入技術完成會計原始憑證、各種日記賬以及報表的錄入工作。相比之下,例如“金蝶”軟件和“用友”軟件,這些目前市場上常用的財會軟件主要是替代了傳統會計人員登記原始憑證,編制各種日記賬和報表的工作,采用會計電算化的方式在電腦上自動生成會計中的各種憑證和賬表。而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財會行業后,人工智能通過智能化的識別記錄會計人員平時的做賬習慣,自動的從系統中獲取相關的發票,匯票,支票這些原始憑證,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并編制成各種類型報表,從而實現會計核算電子化和普及電子票據和電子發票的目的。
目前美國已經將人工智能引入稅務處理工作中,還通過自己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的稅收籌劃手機應用程序來幫助美國的大小企業完成各項稅務工作,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相比而言,人工智能在我國稅務行業中應用還處于萌芽階段,但相信隨著我國“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我國實現會計稅務電子化和網絡化將指日可待。
二、財會人員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機遇
(一)人工智能工作范圍有局限性
在《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中,李開復就已經提出:“人工智能并不擅長需要創造力,規劃能力以及跨領域思考等類型的工作。”這樣的觀點。而且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程度來看,人工智能并不能全面取代財會人員,但是財會人員卻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完成一些重復性、基礎性的工作,從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財會人員應該抓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提升自己的不可被替代的能力,如規劃能力和創造力,讓自己轉型發展成具有綜合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會計理論的發展存在滯后性
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速度相比,會計理論的發展就緩慢多了,但會計理論發展的滯后性也是給予財會人員的機遇。隨著時代進步,會計電算化逐漸取代傳統的會計手工賬,會計理論也會隨著相關技術的變革而不斷發展。但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熟知會計理論的財會人員提供專業的知識,以此來完善并加快改革的進程。所以在人工智能進入財會行業的過程中,財會人員應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在參與變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三)人工智能存在安全隱患
人工智能雖然能代替基礎財務人員,完成原始憑證以及各種賬表的錄入工作,從而實現會計核算電子化以及電子票據的普及化,并將各種財務數據以電子形式進行整理分析以及保存。雖然電子存儲數據有很多優點,例如占用空間少,能夠保存大量數據并且查找方便。但是將公司所有的數據存儲在電子系統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如果系統的防護措施不到位的話,可能被黑客攻擊從而大量泄露公司的財務數據,給企業帶來不可預測的損失。
三、財會人員在人工智能時代的新挑戰
(一)會計行業大量傳統崗位被取代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市場上對傳統會計崗位的需求大量減少,就像20世紀80年代會計電算化在我國開始普及發展,逐漸取代傳統的手工做賬一樣,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將取代大量簡單的會計記錄和核算工作崗位。而這些崗位上的財會人員如果不能及時學習充實自己的話,將面臨失業的困境。
(二)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要求提高
目前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已經開發出了一款財務人工智能機器人,該機器人不僅能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會計師事務所平時的會計、稅務和審計工作上,還能大量運用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長時間,高精準地進行會計工作的機器人將大量接替技術含量不高的工作。
所以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企業對財會人員的要求也將從最初的對企業賬務的審核和計算提高到要求企業的財會人員不再局限于一個會計的視角,而是要求自己的財會人員能夠運用領導的思維,站在企業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工作內容,運用相關的財務數據和專用知識為企業的發展提出可行有效的建議。這就要求如今的財會人員若想成為各大公司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不僅培養自己的大局觀,還要在專業技術才能、商業技能、個人創新能力以及領導才能這些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四、財會人員應對挑戰的建議
(一)及時更新學習會計的新知識,熟練使用各種財務會計軟件
社會遵守的是“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落后面臨的就是淘汰,尤其是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在這個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行業中,一味固執的堅持傳統的會計處理方法只能被時代拋棄。2017年11月05日,會計從業資格證正式退出歷史的舞臺,如今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也只是會計行業的敲門磚,企業更在乎的是會計人員是否具有從事會計工作所必需的專業能力而不是一紙證書。所以隨著國家對會計行業的整體素質的高要求,以及企業對會計人員的新要求,財會人員要想不被社會淘汰,就要熟悉使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借助國家財會人員職業教育的平臺及時學習各種會計知識以及國家最新的財政政策。同時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學習人工智能的知識,并將其合理的運用到日常的會計處理中。
目前,財會專業的學生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僅限于一般辦公軟件的使用,而這些計算機知識只能滿足最基本的辦公應用要求,遠遠不能滿足人工智能時代對財務工作人員越來越高的計算機水平要求。所以我國的財經類學校應加強對于財會類學生計算機課程的重視,重新定位財會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加強學生們對ERP課程的掌握,鼓勵學生們深入了解ERP軟件的開發,運用以及維護的方法,提升學生們的計算機水平,并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特有的競爭力。
(二)積極轉變思維,全面轉型成綜合型的會計人才
在傳統會計即將轉型的現在,僅僅擁有會計知識,對財務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人工智能時代下的財會人員需要緊跟會計轉型的步伐,積極轉變思維,提高自身素質,主動學習如平衡積分卡、作業成本法、經濟附加值、全面預算等常用的管理會計方法,將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以及公司的戰略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相互結合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從管理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尋求答案,站在企業的位置來認識風險避免風險。
五、結語
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和發展,大量主要進行基礎性和重復性工作的財會崗位將被精簡。這樣的變化不僅改變了財務人員原有的工作格局,提高了財會人員的工作效率,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了財務管理工作。可見,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和方式,為我國邁向會計強國踏出了堅定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楊天天.淺議人工智能浪潮下財會行業的發展趨勢[J].財會學習,2017 (6)
[2]馬秀敏,郭經緯.淺析人工智能對財會人員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8 (8).
[3]鐘文赪.大數據背景下財會人員的轉型研究[J].當代會計,2017 (3):6-7.
[4]池源.淺談會計電算化的優勢及其對財會人員的要求[J].財會學習,2016 (21):124-125.
[5]李瑜萍.財務機器人背景下財會人員如何應對職業危機[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