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珊珊
摘要:隨著“兩山理論”和“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人心,讓綠色經濟取代傳統的消耗式經濟也變成當今的重要任務。而農村電商迅猛發展的今天,仍然面臨著產業結構轉型的艱巨任務。本文通過介紹我國農村電商發展不充分地區的發展背景、特點以及發展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區域發展理論和規模經濟效應理論,為我國農村電商今后產業結構發展方向提供思路。
關鍵詞:農村電商;產業結構;發展方向
隨著市場經濟和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有機結合,各種智能設備和云計算開發也在經濟市場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這些創新型經濟產業中,電子商務的發展尤為矚目,并且已經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可是,“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進度卻相較而言緩慢了很多。
一、農村電商發展背景及其特點
(一)農村電商發展背景及其現狀
互聯網自誕生以來,在我國一直呈現著非常快的發展速度,可是“互聯網+”的發展進度卻不盡人意,尤其是與農業的結合。這不僅是由于農村經濟落后和生產觀念仍然處于傳統階段,同時也是因為農村產業結構相對簡單以及缺乏系統性,一般僅僅依靠外商承包采購的方式進行發展,因此也會存在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農村電商經濟效益低[1]。
(二)農村電商發展特點
農村電商發展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準入門檻低。前提投入成本要求低,對文化水平要求低以及便捷的操作也讓農民們能夠自主經營[3]。
其次,由于網絡環境的日益規范,農村電商依托網絡環境進行生產經營,就必須符合相應的行業規范和操作流程。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信息資源也會在這種規范的環境中實現順暢流動和具備較高的可靠性,因此趨向系統化也是農村電商的發展特點之一。
同時,農村電商往往會存在分布集中的現狀。依托農產品的生產地為中心,相鄰的農戶逐漸形成相應的空間集聚現象,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也會呈現相似的態勢,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專業化的農企電商。
最后,電商的發展不僅依托當地的經濟水平,對物流也有著愈發嚴格的要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會逐步建立起健全的物流體系,并推動著周圍的環境設施不斷地完善,因此呈現出整體發展的特點[4]。
二、農村電商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探析
從順豐優選布局冷鏈物流、聯想構建全新農業產業生態圈,到阿里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千縣燎原”計劃、蘇寧建設縣級蘇寧易購服務站計劃,農村電商市場的利益不言而喻。為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生產規模化
在我國農村電商發展不充分地區,農村產業仍然是以傳統的小農經濟為主。雖然相關的利民惠民措施能夠提高經營的自主程度,但是由于我國目前農村耕地面積和人口占地面積之間的矛盾愈發激烈,導致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畝產利潤不高。因此,借助農村電商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定要實現生產的規模化。
通過把每家每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通過流通和轉讓或其他形式,可以有效擴大耕地的面積,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在此基礎上投入先進的農業機械和設備,提高生產的效率,保證生產的質量。根據規模效應的原理,只有農村居民首先實現生產的規模化,才能更好地占據農貿市場的主導地位和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才能逐漸成為價格優勢的一方。
(二)產品標準化、品牌化
市場中的農貿產品不僅種類多樣,而且即使是同類的產品也會有品牌上的競爭,加之市場的盲目性和自發性,讓低價銷售成為主要的搶占市場方式,造成了農貿市場秩序的混亂。就好比用于榨油的大豆,國產大豆競爭力明顯劣與進口大豆,主要在于國內大豆種植用的品種比較多,造成品質不夠均勻,這對于榨油企業來說需要進行篩選、儲存,因此成本較高。
此外,中國地標農產品以千計數,但能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卻沒有幾個。這種品牌意識的缺乏導致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在此背景下,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
因此,實現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才能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實現順利地轉型升級。但是僅僅依靠農村電商和農民自己是無法實現產品的標準化過程,代理需求的增強和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的強調讓各種代理運營公司應運而生。如杭州農村電商平臺通過在微博和微信等形式進行招商推廣,幫助沒有經驗和能力的農村電商進行產品包裝的生產和數據一體化,利用網絡科技將每一個產品進行編碼和統計,從而保證產品信息獲取的便捷和出現質量問題時的可追溯。除此之外,還有淘寶、天貓、京東代運營公司等各種形式的代理商,能夠幫助農民在完整的產品生產流程基礎上進行推廣,從而使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很多地方政府也在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對口幫扶地區,推動貧困地區建設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實現訂單幫扶、股份合作、園區帶動生產托管、資產收益等帶貧模式,讓貧困群眾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實在的收益。
(三)品質生態化
隨著當今社會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也會格外地關注,加之環保形勢嚴峻,因此推動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的可視化和生態化,建設綠色生態品牌尤為重要。同時還可以通過實名購買合格農藥和有機肥料的方式來建立品牌信譽并保護環境,以此來不斷地完善農產品的生態化。因此,農村電商應該將品牌效應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不僅要主動公示產品生產流程和權威機構的檢測認證報告,同時也要大力推進有機農產品的宣傳工作和信用體系建設,以便更好地幫助農村產業結構以一種更加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方式實現調整。
(四)平臺多元化
農村電商在實現產量規模化的同時,還要為農村的產業結構提供全方位的發展平臺,才能有效解決因為平臺單一導致銷量不暢的問題和服務售后工作不到位的問題。
一方面,可以通過構建合作社網上平臺的方式,因為合作社就是憑借著高度的組織化和規范化進行運作的,因此可以有效地對各個農業品牌、商標,甚至是使用的農藥和技術都進行統一規范,從而能夠實現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例如杭州市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方式,通過政府出資建立并進行集中管理和統一推廣,不僅能為農村電商提供廣闊的銷售渠道,同時也利于招商引資和發展農業特色經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自建平臺的方式進行。雖然自建平臺可能品牌效應和知名度上會較合作社差,但是自負盈虧的農村電商可以實現靈活自主經營,尤其是當代人們需求的多元化在合作社的統一管理平臺中可能無法完全滿足,但是通過自立平臺就可以實現個性化的定制和一對一貼心服務。
同時,農村電商還可以參考杭州市臨安區的農村電商發展經驗。在《領導干部的互聯網思維》一書中,就對臨安農村電商的發展戰略進行了重點描述,通過打造品牌、建設電商小鎮、完善配套服務和培養電商人才等方面,實現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充分肯定我國農村發展電商經濟的基礎上,要憑借著國家支持電商在“三農”領域的重要機遇,深刻挖掘農村市場,如遂昌“趕街”模式,臨安的堅果炒貨模式,麗水梧桐工程,從而實現鄉村振興和產業扶貧。
參考文獻:
[1]房晶.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農村電商創新發展路徑探究——以沭陽縣堰下村“特色小鎮”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8 (10):112-113.
[2]黃艷嫻.“兩山”重要思想引領下麗水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18.
[3]許應楠.推動鄉村振興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區域品牌形成及演進機制——基于案例的實證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 (21):361-366.
[4]潘經富,余坤蓮.基于灰色理論模型的農村電商與金融資源配置發展實證研究——以貴港為視角[J].區域金融研究,2018,No.546 (04):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