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晶晶 吳小藝
摘要:四川宜賓珙縣麥稈畫有悠久的歷史,是中國民間手工藝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的中國瑰寶,極具傳統文化特點和精湛的工藝技術。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現代旅游文化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人們對旅游產品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給珙縣麥稈畫帶來了新的創新發展機遇。基于此,本文將對非遺文化下麥稈畫如何繼承并多元化地融入旅游產品創新應用設計進行可行性探析。
關鍵詞:珙縣麥稈畫 旅游產品 傳承 創新
一、珙縣麥稈畫簡介
四川宜賓珙縣麥稈畫是流傳于四川珙縣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麥草為主要材料進行制作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歷經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逐步成為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生活實用品和工藝美術品。珙縣麥稈畫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特色,充分展現了區域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使我們更深刻地領悟了麥稈畫的獨特魅力,并開始思考其在當今社會上的創新應用與發展。
二、旅游文化產業對珙縣麥稈畫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各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隨著當今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市場的發展,旅游產品不斷地升級換代,文化產業以其附加值高、融合力強、影響力大、持久更新性等特點為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給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
雖然珙縣麥稈畫有極為精湛的手工藝和極其高的審美價值,但也面臨著如何更好地發展的困境。如今,在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逐漸強勁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珙縣麥稈畫的傳統文化價值尤為重要。將傳統手工藝與旅游文化產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其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以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還能使珙縣麥稈畫藝術得到良好的傳承。與此同時,發展珙縣麥稈畫也有助于當地其他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相互促進與和諧共存。
三、珙縣麥稈畫藝術在旅游產品中的發展策略
當下,通過發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并將其創新后融入四川宜賓珙縣麥稈畫藝術中,能夠將其變為精美的旅游工藝產品,讓其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市場。在現有基礎之上,既要使這一藝術瑰寶得到更好的保護,又要探索麥稈畫在旅游產品中的發展,使之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打造珙縣麥稈畫品牌
宜賓珙縣麥稈畫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品牌,因此,要以當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為整體依托,明確旅游產品開發方向與主題,樹立一個代表當地特色的品牌形象,大膽地把傳統且單一的旅游產品表現形式進行更加多元化的創新,將設計圖案圍繞珙縣文化展開,在色彩、圖案、制作手工藝、造型、表現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如將宜賓珙縣特有的珙桐花結合現代美學相關知識等重新設計圖案。讓珙縣麥稈畫改變以往表現形式單一、圖案傳統和難以融入旅游產品市場等弱點,使宜賓珙縣麥稈文化能與旅游產業融合,獲得強有力的發展勢頭。
(二)依托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戰略
四川珙縣麥稈文化在旅游產品中的應用研究正是對傳統麥稈畫的傳承與發揚。宜賓傳統工藝麥稈畫遇到了旅游產品開發的好機遇,應將麥稈文化產品逐步向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推進,在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背景下,使其把握好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及國家政策,讓麥稈畫在旅游產品中得到合理的開發與運用,使這一優秀的民間文化在旅游產品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
作為非遺的傳統民間工藝——宜賓珙縣麥稈畫,在當下旅游產業下的產品發展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宜賓珙縣麥稈畫在旅游產品中創新與發展方面的潛力仍待發掘。
四、結語
宜賓珙縣麥稈畫藝術憑借著古老的歷史文化與精湛的工藝制作,將更多的現代化元素應用到設計中,使其很好地打破當今市場上旅游產品設計的固有模式,拒絕同質化。珙縣麥稈畫藝術只有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大創新,迎合商業市場,使其在造型設計上更能感染旅游消費者,才更具發展前景與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吳學群,楊治國.我國旅游文化效應及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09).
[2]馮菡子.探討文化創意產業格局下潮州麥稈畫藝術的發展前景[J]. 美術大觀,2018(08).
[3]富琳樺.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旅游紀念品開發——以蘇州巧生爐為例[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5.
[4]傅才武.堅定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戰略的支撐[N].光明日報,2017-12-28.
(作者簡介:彭晶晶,女,四川旅游學院藝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吳小藝,女,四川旅游學院藝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環境設計)(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