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蓓 李丹
摘要:中國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包括工程保險在內的很多領域都提出了挑戰。工程保險所有參與方的第一要務就是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保險產業提出的知識和技術的要求,從而建立起健全的工程保險市場。再保險以分散和轉移承保風險、擴大承保能力,減低財務波動性的方式助力工程保險發展,使得臨時分保排分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再保險;工程險臨時分保;排分效率
中國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包括工程保險在內的很多領域都提出了挑戰。因此,工程保險所有參與方的第一要務就是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保險產業提出的知識和技術的要求,從而建立起健全的工程保險市場。我國工程保險市場近三年平均增速在13%左右,截至2018年底其保費規模達121億人民幣。工程保險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足夠的承保技術與承保能力,再保險成為助力其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工程保險的定義和基本特征
工程保險是指針對工程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而造成的物質損失和依法應對第三者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提供保障的一種綜合性保險。工程保險屬財產保險領域,但它與普通的財產保險相比存在較大差異,該特性直接影響到自留額的設定和相應再保險分出安排,因此,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工程保險的基本特征。一是承保的風險具有特殊性。承保風險標的大部分裸露于外,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面臨巨災風險。二是保障風險具有綜合性。其主要保險責任范圍一般由物質損失部分和第三者責任部分構成,風險多樣化。三是被保險人具有廣泛性。對工程項目擁有保險利益的當事人均可成為被保險人。四是保險期限具有不確定性。保險期限一般依據工期而定,通常較長。五是保險金額具有變動性。保險期間內,物質損失部分隨著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時點的實際保險金額不同。六是存在高保額風險單位、高額賠款趨勢,且受通貨膨脹的影響。
二、工程保險的再保險分出設計
從筆者所在險企對工程險業務的再保險分出安排情況來看,公司首先建立了涵蓋車險、財產險、船舶險、貨運險、責任險、部分特險在內的商業性險種范圍的協議分保成數合約,在該合約中所有工程險業務均可獲得固定比例的再保險保障。其次,公司結合具體承保政策、風險偏好以及業務風險特征,對外簽署了《企財險和工程險溢額合約(1)》,合約針對不同的風險類型設立了工程險每一風險單位自留額、合約線數、合約責任、合約分保手續費等條件,只要符合合約條件的工程險業務均可辦理合約分出,獲得承保能力支持。再者,對于超過公司溢額合約承保能力、溢額合約除外以及非常規的工程險業務,公司一般還可采取臨時分保的方式予以處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高保額工程保險業務越來越多,以至于合約承保能力無法滿足原保險需求;同時,高涉水、高隧道占比或超長工期的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而此類項目的工程保險一般很難獲得財產險再保合約的支持。因此,在工程保險業務的再保險排分中,臨時分保已成為轉移和分散該類業務風險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筆者所在險企分公司的工程保險臨分需求較為突出,該險類業務臨分分出保費比重占分公司整個臨分分出保費的40%左右。
所謂臨時分保(facultative reinsurance)是指保險人根據其自身承保能力和以往的承保需要,臨時選擇再保接受人,逐筆協商,逐筆成交的一種再保險方式。通常包括特約臨分和普通臨分兩種方式,本文重點討論的是普通臨分業務。
臨時分保主要具備如下特點:一是隨意性。對于一筆業務而言,臨時分保雙方均有選擇權,在該筆業務分保合同達成前,雙方不受約束。二是個體性。以個別保單或一個風險單位為分保基礎,逐筆議定、形式多樣。三是時效性。臨時分保手續繁瑣,成本高,時效性非常強。分出公司在承保前必須將分保條件及時通知接受公司,如果由于時間延誤在分保確定之前發生損失,分出公司將承擔全部責任。為此,有效確保工程保險臨時分保排分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三、如何提升工程保險臨分業務排分效率
(一)強化業務培訓,宣導公司再保險保障
險企通常利用再保險來實現承保風險的分散,擴大承保能力,減低財務波動性,故各公司會結合資本金狀況、發展規劃和業務需求建立起特有的再保險保障體系。要提高臨時分保排分效率,公司營銷團隊、核保人員首先需了解公司整體或各板塊業務的自留額管控要求、公司現有自動承保能力以及對擬承保風險的認知和判斷,這一系列工作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再保險知識和政策的宣導和傳播。
(二)規范業務流程,優化再保險實務操作
各保險公司臨分業務流程大體上一致,主要為以下環節:業務部門提出臨分需求(比例or超賠、分出份額、分保手續費率、特殊需求)→收集風險資料→確定臨分權限→制定分保策略,選擇目標再保險市場→對外發出邀約→根據再保人反饋,調整修改分保方案并反饋業務部門→對外確認各再保險人份額→制作分保賬單,送交再保人簽章→完成相關資料歸檔工作。在風險資料收集方面應盡量保證項目信息的完整,資料主要涉及:工程可研報告、保單/擬定承保條件、項目介紹、工程量清單、施工平面圖、主要設備介紹及分項保額、施工現場防災措施/制度介紹、時間進度表、承包商資質及相關工程經驗等。此外,筆者所在險企在臨分業務排分中還需遵循“先分保 后出單”、“合約優先”、“臨分業務授權管理”、“再保人資信管理”等基本原則。
(三)梳理排分渠道,了解再保險人風險偏好
事先了解再保險人的風險偏好與承保能力情況非常重要。不同的再保險人提供的承保能力相差較大,除再保險人考慮自身資本金規模因素以外,再保險人承接份額的多少直接與其風險偏好有關,故針對同一風險,有的再保人會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有的再保人較為謹慎,有的再保人則采取回避。為此,再保險部門應根據本企業在臨分授權、再保人資信管理等內控要求,結合市場發展動態,做好再保險市場調研、統計以及市場細分工作,以保證臨分邀約的時效性、針對性和達成率。
(四)加強內部協同,縮小直再保市場“剪刀差”
近年來直再保市場“剪刀差”不斷擴大,國內險企通常采用價格競爭策略擴大業務范圍,而國際再保主體多采用預先“鎖定盈利”的倒算模式來判斷業務條件進行再保定價。筆者以為,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縮小差距:一是逐步提高業務前端的風險定價能力,有效改善國內工程險業務承保條件。二是努力完善工程項目臨分資料,盡量滿足再保人對關注風險點的信息獲取需求。三是定期梳理再保人對工程項目的常規性核保政策,加強內部反饋,相應改善原保險承保條件,如:費率、免賠額(率)、地下工程條款
(Tunnel Clause)、慕再水工條款(Special Endorsement for Wet Risks)等。四是有效增強直銷隊伍銷售能力,通過“去中介 降成本”策略,調優工程險業務獲取渠道,擴大臨分議價空間,提高臨分業務排分成功率。五是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在力求共贏的前提下,與再保人簽署工程險業務預約臨分協議,使再保險真正發揮出助力工程險業務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五)倡導科技賦能,加快數字化平臺建設
國內再保險運營長期以來處于“刀耕火種”的時代。《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建設區域性再保險中心的目標和任務。筆者所在公司在推進再保險數字化建設中進行了大膽嘗試,目前已搭建起支持再保險價值鏈移動互聯化的再保險運營管理平臺,該平臺的推廣和應用不僅重塑交易規則、規范業務流程、降低對中介的依賴,還極大地提升了再保險從業者的工作效能。平臺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再保險業界尚屬首例。
臨時分保已越來越廣泛的運用于工程保險業務的再保險安排中,因為只有提升臨時分保排分效率,才能提前搶占再保市場承保能力,及時有效的分散業務風險,并獲得最優的再保險排分條件。
注釋:
溢額再保險(surplus reinsurance)是指以保額為基礎,先確定每個風險單位分出公司承擔的自留額,當保額超出自留額時,將超出部分辦理再保險,并以自留額和再保額與總保額的比例為基礎,確定再保險公司和分出人的責任比例的一種分保方式。溢額再保險屬于比例分保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