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摘要:本文從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與構建內控體系的關系展開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管理、完善預算編制工作,加強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旨在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能夠將內控體系構架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相結合,實現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進而促進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全面預算管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固定資產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最先進的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對于單位資源及財務數據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分配,進而為單位的戰略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事業單位在實際的運營過程匯總進一步強化預算管控工作,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全資產,還能夠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要想提高事業單位的管理水平,將資金的使用效益發揮到最大化,相關的工作人員就要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進一步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逐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事業單位的健康長遠發展。
一、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與構建內控體系的關系
(一)內控體系是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基礎
在事業單位的運營過程中,其預算編制過程不能離開相關工作人員及各部門的支出,尤其是構建良好的內控環境與反映真實的發展情況。另外,事業單位在落實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要將單位的內部控制信息作為基礎,進一步保證內控體系的建設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基本需求的一致性。另外,在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構建過程中,要對全面的信息進行掌握,并對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將整個過程的監管與評估作為工作的基礎。
(二)全面預算管理是內控管理的重點
就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事業單位的內控體系建設中包括信息記錄、組織工作安排及人員管等,而利用全面預算管理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將各個環節結合起來。事業單位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要將保證合理的預算編制與內控制度為基礎,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資產使用效益,為事業單位的戰略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全面預算管理對構架內控體系有指導意義
在事業單位的實際運營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復雜,從總結、分析、執行等多個環節中,都與各個部門的內部控制有著直接的關系,利用這一特性能夠為構建內控體系進行指導,從根本上提高其實際執行力,從各個環節的預算管理過程中,加強監督強度,有效避免經營風險發生的概率,進而為事業單位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1]。
二、基于全面預算管理構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措施
(一)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管理
在事業單位內部,全面預算與內部控制是兩個重要的職能。因此,將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十分重要,若沒有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就會導致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無法達到實際的發展目標。因此,只有將兩者作為互相的平臺,才能夠為事業單位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另外,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主要由非經濟指標與經濟指標組成,而在預算的目標主體中,還要對于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
事業單位及相關部門都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的內控工作,從事前控制、事中的延伸管理及事后的監督評價單個環節入手,進一步優化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利用有效的解決措施,進一步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能夠為構建完善的內控體系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注重事前的控制,主要就是指對預算方面進行控制,在實際的采購過程中,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管理,保證單位的資產配置情況與采購預算審批工作相符合,從根本上避免資源浪費的現象發生。另外,在采購預算的審批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人均資產配置情況開展工作,保證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數量能夠通過財政資產管理部門進行查詢,從動態化的系統中得到數據,并將數據進行總結與整合,最后上報給預算審批部門[2]。
2.注重事中的延伸管理,主要就是指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管理,在此環節中,要安排專門的負責人員,建立責任制,使工作人員能夠明確自身的基本職責,進一步加強管理機構與員工之間的交流與配合。另外,要進一步規范化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例如,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要注重定期保養維護,在發生問題時及時進行保修,定期開展盤點工作,避免資源閑置的現象發生,還可以將單位閑置的資產進行合理的調配,結合各部門的使用情況,對于固定資產的盤盈及盤虧情況進行處理。與此同時,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在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并構建完善的平臺,對于固定資產的核算及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與存儲,有效避免人為核算造成的失誤。
3.注重事后的監督評價,主要就是指相關的工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評價獎懲制度,根據科學化的指標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評估,將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與員工的實際利益直接掛鉤,根據評估的結果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進而有效的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為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及內控制度的建立做出巨大的貢獻[3]。
(二)完善預算編制工作,加強內部控制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我國事業單位的內部編制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由于資金的來源不及相同,事業單位的預算環境就需要進一步適應財政撥款的環境。另外,由于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進度較慢,相關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延長預算編制的時間,從根本上保證預算編制的科學性,例如,各個單位常用的零基預算方式,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具有靈活便捷的也行,能夠幫助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對于資產閑置問題進行合理的處理。事業單位要通過建立專門的組織部門,進一步落實其監督職能,對于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管控,在發生問題時要進行及時反饋,從根本上保證資金的運用效率及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設立崗位不相容機制,對于每一筆經濟活動都要納入預算管理過程中,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對經費的支出進行控制,從根本上避免支付風險的發生概率,對于資金撥付的情況進行實時掌控。另外,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過程中包括了多種因素,例如,內控環境、風險評估機制等,這些都是必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將內控體系構建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相結合。事業單位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就應當結合自身的戰略性發展目標,逐步構建完善的內控機制,從各個環節中將工作人員進行劃分,從各個方面實現內控機制與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整合。最后,要在各個關鍵點中安排負責人員,使事業單位的員工都能夠意識到構建內控體系的重要性[4]。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事業單位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作為最重要部分,將單位內部的資源進行合理化分配,結合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結合單位的實際發展目標,從根本上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將全面預算管理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不斷規范化整個運營流程,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的力度,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基礎,使事業單位能夠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實現戰略性的發展目標,促進單位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雷晴.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中國集體經濟,2018 (35):38-39.
[2]袁秀娟.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建設推進管理會計在事業單位的應用[J].納稅,2018,12 (31):81+84.
[3]楊小燕.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會計師,2018 (17):42-43.
[4]程志宏.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淺析[J].冶金財會,2018,37 (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