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蕾
摘要:最新國際租賃會計準則(IFRS16)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18年底財政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CAS21),其中對租賃的確認、計量和列報所發生的變化將對我國承租方企業產生一定影響。融資作為企業重要財務戰略,所受的影響及對策具有研究價值。本文主要從承租人角度,對新舊租賃會計準則差異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對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帶來的影響,并為企業融資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新租賃會計準則;承租人;融資;中小企業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 16 號——租賃》(IFRS16),自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為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趨同,2018年12月7日,財政部發布了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CAS21),規定企業按照不同類型分別于2019年1月1日或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新租賃會計準則中,出租人的會計處理基本未作變化,僅增加了對經營租出的租賃收入以及融資租出的銷售損益、融資收益與可變租賃付款額相關的收入、未折現租賃收款額與租賃投資凈額的調節表等部分信息披露要求,相對于舊租賃會計準則的變化主要在承租人方面[2]。因此,本文基于承租人視角分析對比新舊租賃會計準則的變化,并研究其對承租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影響。
一、新舊租賃會計準則對比分析
從租賃的定義及分類來看,舊租賃會計準則將租賃定義為“在約定的期間內,出租人將資產使用權讓與承租人,以獲取租金的協議”[3],根據租賃資產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在租賃開始日區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新租賃會計準則定義為“在一定期間內,出租人將資產的使用權讓與承租人以獲取對價的合同”,對租賃的識別、分拆和合并作了相關規定,對承租人不再劃分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
從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來看,舊租賃會計準則規定,承租人對融資租賃需確認資產的入賬價值,租金確認為長期應付款,其差額作為未確認融資費用。新租賃會計準則規定,除選擇簡化處理的短期租賃和低價值資產租賃外,承租人在租賃期開始日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資產負債表日對租賃資產計提折舊,按實際利率法確認利息費用。
從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來看,舊租賃會計準則區分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經營租賃產生的負債可隱匿于表外,降低承租人財務報表的可比性;與經營租賃只會引起利潤表損益變動不同,融資租賃會引起承租人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增加。新租賃會計準則發布后,對承租方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資產負債表發生變化,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同時確認,導致資產負債率提高,另外因表內總資產增加,評價企業營運能力的總資產周轉率會下降;二是利潤表發生變化,折舊及利息計入租賃成本,整個租賃期的租賃成本也會因利息因素呈前高后低的趨勢,租賃前期利潤將會下降;三是間接法現金流量表發生變化,原屬于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應劃分到融資活動中,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減少、融資活動現金流量增加。
二、新租賃準則對承租方企業融資的影響
新租賃會計準則可以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為財務報表使用者相關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但同時也對承租方企業也會有一定負面影響。隨著國家釋放扶持民間資本的信號逐步強烈,鼓勵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政陸續出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增多,且具有很大發展空間,企業成長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更多依賴對外融資。但按照上述對新租賃會計準則對承租方企業租賃業務會計處理和財務報表影響的分析研究,對承租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一定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表外融資難度加大
新租賃會計準則下,隨著租賃期開始日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的確認,承租方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增加,與其所有權相關的風險隨之轉移,而企業的未來支付義務也要同時進行確認,租賃產生的負債無法隱匿于表外,即失去了舊租賃會計準則下以經營租賃方式隱藏負債的優勢。另外,若將租賃業務人為拆分為多個租賃期,也會增大企業表外融資難度。
(二)企業獲取融資機會減少
根據新租賃會計準則下承租方企業會計處理、對財務報表影響的分析,將會導致資產負債率提高、資產周轉率和資產回報率降低,顯示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降低、營運能力下降,這將會大大削弱承租方企業的報表融資能力,企業有可能難于取得融資,尤其是中小企業或處于成立初期的企業信譽度較低,更難獲得外部融資。
(三)企業融資成本顯著增大
新租賃會計準則下,承租方企業除短期低價值資產租賃外的租賃業務均應納入資產負債表,所承擔的披露成本更大,并且在融資過程中可能會承擔更高的借款利率、更低的信用額度、更短的使用期限、更多的擔保或抵押等,直接導致融資成本提高。隨著表外融資獲得資金的可能性逐漸降低,企業如果繼續尋求表外融資,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多代價。
三、新租賃會計準則下承租方企業融資對策分析
租賃會計準則的變化對承租方企業融資帶來了一定影響,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企業財務人員應及時學習研究新租賃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根據新舊準則的主要變化對企業現有資產結構及融資決策進行全面調整,將潛在的風險降到最低,切實提高融資能力,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做好新舊租賃會計準則銜接過渡
按照我國最新租賃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執行新準則的時間為2021年1月1日(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除外),因此承租方企業應充分利用好這段過渡期,整理目前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相關情況,分析租賃資產結構,就現有租賃業務對財務報表以及銀行、股東、監管部門等利益相關者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測算評估,選擇適當的準則銜接方法;重新研究企業的交易合同,對于包含租賃業務的合同等進行識別判斷并擬定應對預案,為新舊準則的銜接過渡做好充分準備。
(二)選擇“變租為買”或“短期租賃”
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盡可能購買資產,縮小租賃規模,逐漸適應新準則要求經營租賃資本化帶來的影響。對于資產價值較大的租賃業務或者沒有購買能力的中小企業,因新租賃會計準則對租賃期不超過12個月的短期租賃影響相對較小,所以企業在簽署租賃合同時可以將租用場地與設備的租賃期約定為一年以內,即將原來租賃期超出一年的租賃合同拆分成短期租賃合同。
(三)合理制定企業融資決策
在新租賃會計準則的影響下,承租方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企業融資運營智能化系統,進行動態融資管理與決策,推動產融結合,利用好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承租方企業要重視融資戰略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調整,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企業融資結構,迅速適應租賃會計準則變化帶來的影響,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應當謹慎選擇融資方式,科學確定融資決策。
(四)加強企業融資風險管理
新租賃準則下,承租方企業應根據增量借款利率來識別自身的信用風險特征,更加關注表外融資信息披露及其風險的變化,重新來評估企業現有融資結構,加強融資風險管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中小企業受資金短缺的制約,租賃場地或設備較之購買行為更為普遍,因此所受租賃會計準則變化對融資帶來的影響更大,所面臨的相關業務監管更為嚴格,對中小企業而言,要進一步提高融資風險意識,合理制定企業經營戰略。
四、結論
新租賃會計準則對承租方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一定影響,承租方企業不能再利用表外融資來降低資產負債率,同時會導致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下降,融資難度增大,融資成本提高。相關企業應提前學習研究新準則,做好新舊租賃會計準則的銜接過渡,盡可能選擇“變租為買”或“短期租賃”,逐步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化企業融資結構,科學合理制定企業融資決策,加強融資風險管理,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財會[2018]35號,2018-12-07.
[2]徐經長,劉暢.租賃準則的修訂及其影響透析[J].財會月刊,2019 (3):57-61.
[3]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財會[2006]3號,20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