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是有效預防和減少高職院校學生陷入網絡借貸的前提條件。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新生代群體,既是互聯網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受害者。本文擬在對某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網絡借貸現狀進行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該校目前可能存在的網絡借貸風險進行深入探析,從而提出可行性預防對策,以期提高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借貸的安全管理,減少不必要的人身、財產損失。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借貸;預防機制
中圖分類號:D922.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9-0227-03
作者簡介:張曉榮(1991-),女,漢族,福建龍巖人,本科,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法律與國防教育。
網絡借貸起源于歐美國家,最初是借款人與借出人為了緩解短期尋求資金、創業融資以及開辟個人投資渠道等原由,在互聯網平臺進行小額資金借貸的一種方式。網絡借貸流行初期,其風險性主要來源于借款人能否按時還錢,因此,一般只有實力較強的金融服務主體充當網絡借貸的借出方。但隨著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了滿足大眾需求,便催生了許多網絡借貸平臺,導致網絡借貸平臺良莠不齊。
近年來,網絡借貸平臺將其目標轉向在校大學生,衍生出“校園貸”。校園貸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方便,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麻煩,不僅給學生個人、家庭造成損失,也給學校和社會造成困擾。雖然從2016年起,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校園貸的監管力度,但校園貸仍然屢禁不止。因此,在高校建立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是減少校園貸事故的必由之路。
一、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內涵與作用
(一)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內涵
學生網絡借貸是指在校大學生出于學習、生活等目的,在網絡平臺上借用一定資金用于花銷,在規定時間內返還本金及利息的行為。網絡借貸的利息往往高于一般借款利息,由于大學生大多沒有收入來源,生活費也很有限,可能在規定期限內無法歸還借款,因此,借款一方為了收回欠款,不惜采用如高利貸、精神恐嚇、暴力催債、發裸照等違法手段進行催債,從而導致學生及學校安全穩定受到影響。高職院校建立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其目的在于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減少和防止不良網絡借貸事件的發生,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疏導,理順學生網絡借貸安全管理體制機制,確保校園安全。
(二)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作用
加強對在校學生網絡借貸的排查和監管,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有效遏制校園不良網絡借貸事件的發生,保障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嚴密、有序的網絡借貸預防機制,可以發揮以下作用:
一是防范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前提條件。網絡借貸預防機制以預防為核心,通過加強對校園網絡借貸中各關鍵環節的監管,可以有效減少學生參與校園網絡借貸,從而使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降至最低。
二是規范校園不良網絡借貸的重要保障。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施行必然需要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通過整合全校有利資源,構建科學、嚴密的校園網絡借貸安全管理體系,發動全體師生及學生家庭齊抓共管,從根本上減少不良網絡借貸的發生。
二、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必要性
近年來,高校網絡借貸惡性事件層出不窮,導致許多大學生不斷陷入網絡借貸的漩渦。當前,國家雖然已經出臺了許多規范性文件遏制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但網絡借貸仍屢禁不止,部分平臺在國家取締校園貸之后,仍悄悄從事該業務,對于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學生來說,網絡借貸方面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學校面臨的挑戰也依然嚴峻,因此,建立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勢在必行。
(一)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是確保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環節
2015年,某高職院校女生張某為了生活消費在幾個網貸平臺借款提現,因每月家人給的生活費不夠還款,便通過15名同學以相同方式向多個網貸平臺進行借款,累計本金加利息共18萬多,最終,張某因無力償還巨額借款,要求學校及家長幫助其解決還款問題。在事件解決之前,張某及15名同學甚至他們的家人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催款電話和短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秩序。同年,該校另一名學生馮某也因各種消費在網絡平臺進行借款,最終欠下10多萬元,給家庭帶來沉重壓力。與之相似,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大學生因無力償還巨額網絡欠款而殞命的事件,都表明高校已經被校園貸的魔爪所侵襲,大學生陷入網絡借貸,已經成為威脅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建立高效、有力的預防保障機制,是高職院校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是建設平安校園的必然舉措
平安校園建設是國家和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優化育人環境提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平安校園建設對學校的安全責任、育人環境、規章制度、體制機制等都有明確要求,學生網絡借貸安全作為影響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必須構建起有效的預防機制。
(三)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是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
2016年5月,教育部與原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2017年5月,教育部會同原銀監會、人社部共同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這些文件的發布,對高校構建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提供了明確的指引,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是高校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三、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可行性建議
(一)建立網絡借貸安全信息預警機制
學生在網貸平臺借貸,一般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學生為了避免麻煩不告知老師和家長,往往在事態嚴重、無力償還借款時,才尋求老師、家長的幫助。建立網絡借貸安全信息預警機制,是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跟蹤教育、學生對學生的結對幫扶等手段,及時發現學生消費動態,將網絡借貸扼殺在萌芽狀態。安全信息預警機制要求老師和學生之間有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平臺,高職院校可以借助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信息員等群體,構建起這一預警機制。
(二)建立網絡借貸安全教育長效機制
學生容易陷入網絡借貸,歸根結底在于有現實需求以及對網絡借貸的不了解,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有利于根本解決校園網絡借貸的問題。一方面,學校要將網絡借貸內容納入學校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網絡借貸風險教育,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加大網絡安全、法制、心理等內容的教育力度,提升學生綜合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學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對于確有生活困難的學生,學校多提供勤工儉學崗位,既解決學生生活所需,也可以提高其處事能力。
(三)建立網絡借貸安全系統聯動機制
學生網絡借貸安全管理必須建立系統聯動機制,網絡借貸涉及眾多行業性問題,如網絡監管、金融市場規范、自然人借款、第三方平臺等,單靠一方力量無法兼顧。因此,建立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學校與政府相結合的聯動機制,使學校網絡借貸安全管理形成完整體系,有利于預防學生網絡借貸事故發生。個人與組織相結合聯動機制,旨在構建校園內部安全管理體系,即學生與老師、與學校安全管理部門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機制,確保宣傳教育到位、信息及時反饋、問題及早解決。學校與政府相結合聯動機制,旨在加強學校同屬地公安、教育管理等部門的溝通聯動,借助屬地政府部門力量加強在校學生的安全信息監管,形成事前有教育、事中有監控、事后有處置的工作格局。
(四)建立網絡借貸安全事故化解機制
網絡借貸往往具有虛擬性、暴利性、門檻低等特點,網絡借貸雙方在網上完成信息審核、借款、還款等系列行為,借款人只需提供個人信息就能輕松完成借貸手續,但當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時,借款利息馬上就會無限翻倍,出借人會使用合成裸照、靈堂照、電話轟炸、言語恐嚇等多種手段進行暴力催債,逼迫借款人歸還借款及利息。網絡借貸安全事故化解機制要有明確的處置預案、管理責任人,規范的處置程序和完善的報告制度,學校應當建立便捷的溝通渠道,當事故發生時,及時通知受害學生家屬,告知問題處理程序、途徑和相關規定,主動協調、積極引導學生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解決糾紛。事件解決后,學校要積極關心、關注受害學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后續跟蹤,確保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
四、構建高職院校學生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保障
高效、迅捷的預防機制能夠保障學生發生網絡借貸事故時順利解決矛盾糾紛,將損失降至最低。確保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有效運行,要做好以下幾個保障工作。
(一)組織保障
完善的組織領導體系是構建網絡借貸預防機制的前提條件。高職院校要建立一個綜合協調機構,定期組織開展網絡借貸安全研討會,對學校網絡借貸安全現狀進行實時監管,以確保預防機制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和運行。
(二)制度保障
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與學生網絡借貸管理相關的目標、責任、安全教育、風險控制、隱患排除、監督檢查、反饋跟蹤等管理制度,使網絡借貸安全預防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為網絡借貸預防機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隊伍保障
在組織和制度健全的基礎上,學校應當配備相應的人員隊伍負責維持預防機制的有效運轉,將學工隊伍、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等學生工作專管人員結合起來,同時將宣傳、保衛、后勤、教務等教輔系統有力整合,形成合力,建立綜合、系統、立體的聯動防控體制。同時,要積極開展隊伍專業人員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
網絡借貸平臺作為互聯網+的時代產物,有其存在的歷史性和必然性。網絡借貸平臺魚龍混雜、法律監管體制不夠健全,給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帶來嚴峻考驗,如何構建系統、完善的網貸預防管理體制機制,有效遏制高校網絡借貸事故的發生,是各高校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應當重點研究的課題。
[ 參 考 文 獻 ]
[1]高瑜.大學生校園貸亂象成因與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9(06):149-150.
[2]王德軍,征玉韋.大學生網絡借貸風險與高校學生工作應對策略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61-63+66.
[3]李文文.關于構建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預防機制的思考[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02):50-52.
[4]張婷凱.高職院校網絡詐騙的防范及對策研究——以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