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元


今天,我很高興與大家齊聚一堂,參加“永遠的紅軍——紀念創建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三次武裝起義”學習紀念活動,來共同傳揚紅軍精神、緬懷革命先烈、追憶革命歷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慶典上展現人民軍隊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振奮了民族精神、激發了愛國熱情、匯聚了磅礴力量,激蕩起近14億中國人民再創歷史偉業的豪情壯志。足以告慰我們數以千萬計的革命先烈。剛剛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一次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為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當前,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已經進入新的時代,今年又恰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和黨領導全國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關鍵之年,在這樣一個關鍵年份,舉辦這樣一場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軍精神的重大活動,是極具重要意義和時代價值的。在此,預祝本次大會取得豐碩成果和圓滿成功!
紅軍精神是我們黨領導下中國革命歷史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在鄂豫皖蘇區歷時28年艱苦卓絕革命斗爭歲月里,誕生了以“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斗,奮勇當先”為內涵的大別山精神,成為紅軍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別山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進行革命、建設和發展的精神載體,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鄂豫皖蘇區位于大別山腹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領導創建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發源地和主要活動區域之一。這里先后走出了董必武、鄧小平、李先念、李德生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徐向前、劉伯承、徐海東、王樹聲等元帥大將,以及許世友、陳錫聯、秦基偉、王建安、鄭維山、杜義德、皮定軍、萬海峰、尤太忠等400多位共和國將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圣地、紅軍的搖籃和新中國將軍的故鄉。
在創建、鞏固、發展和保衛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全區先后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有近100萬英雄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以鄂豫皖根據地首府新縣為例,當時全縣10萬人中,參加紅軍犧牲的人就有5.5萬,可以說家家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嶺嶺埋忠骨。大別山軍民大無畏的革命氣概驚天地動鬼神,他們用偉大不朽的犧牲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大別山革命老區。
2010年1月23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考察湖北省紅安期間,專程瞻仰了紅安縣革命烈士陵園,向黃麻起義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在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同基層黨員群眾進行了座談,參觀了武昌起義舊址和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八七會議”舊址。他強調,革命先輩們的豐功偉績,革命老區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要大力弘揚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把老區精神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推動老區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16年4月,習總書記到安徽考察時,第一站就前往位于大別山區的六安市金寨縣,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金寨,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的主要發源地,先后組建過11支主力紅軍隊伍。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習近平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大別山區的信陽市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今年9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考察期間首先來到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遠眺英雄山上“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在紀念碑前,習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并三鞠躬,深情緬懷為革命勝利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兒女。在紀念堂內,習近平聽取革命烈士事跡介紹,高度評價他們的貢獻。他強調,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目的是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緬懷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靈。我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當下,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及相關講話精神,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弘揚和傳承大別山精神。今天活動的成功舉辦,就是貫徹習總書記上述要求和精神的重要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為大家追憶革命歷史、緬懷先烈,開發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基因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機會。
傳唱大江南北的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最初描述的就是鄂豫皖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建立時的歡快場面:
八月桂花遍地開,
鮮紅的旗幟豎啊豎起來,
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
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一桿紅旗飄在空中,
紅軍隊伍要擴充,
保衛工農新政權,
帶領群眾鬧革命,
紅色戰士最光榮……
今天,我們再次重溫這首熟悉的旋律,追憶鄂豫皖蘇區的光輝歷史,依然能讓我們心潮澎湃、斗志高昂、熱淚盈眶。
黨的八七會議后,大別山區的共產黨人,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發動和組織農民群眾先后舉行了黃麻、商南、六霍等著名的武裝起義,并創建了以柴山保為中心區的鄂豫邊、豫東南和皖西三塊革命根據地,走上了創建工農革命軍和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大別山區相繼建立了鄂豫邊革命根據地、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皖西革命根據地等多個革命政權。1930年6月,鄂豫皖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召開,宣布成立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至此,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根據地形成。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都誕生在這里。
在解放戰爭中,劉鄧大軍四個縱隊12萬余人于1947年6月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又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像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直接威脅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大別山精神不僅是鄂豫皖三省人民共有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黨和全體人民共有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時間的飛逝,戰火紛飛的年代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在新時期大別山的精神依然具有十分鮮明的時代價值。大別山精神是顧全大局、勇挑重擔的精神,是艱苦奮斗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是齊心協力、精誠團結的精神。這種精神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激勵著我們堅定不移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守初心”的核心內涵,對全黨如何在思想上和行動上根植人民、服務人民,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們要傳承好紅色基因,讓后代牢記,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我們要發揚好大別山精神,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兩個維護,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系原蘭州軍區司令員、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