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鴻

近年來,海南省以建設適應自貿區(港)環境下新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為重點,多舉措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有效提高平臺規范化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為改善海南投資環境、提升政府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
推進平臺整合共享,實現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函〔2019〕41號,以下簡稱41號文)和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結合本省實際,制定了《海南省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實施方案》,將41號文明確的工作任務細分為18項,明確全省平臺整合共享工作目標、各部門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推進平臺整合共享工作有序實施。今年來,通過升級完善省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完成了全省14個交易平臺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全省運行規范、服務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基本形成;堅持“應進必進”,動態調整公共資源交易目錄,目前建設工程、政府采購、國有產權交易、土地交易四大板塊及藥品集中采購、海域使用權出讓、技術交易等公共資源交易已進入統一平臺。
強化交易監管,綜合監管效能不斷提升。一是理順監管機制體制。進一步明確了省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工作規則,明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定位和行業監督部門監管職責,厘清職責邊界;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合力解決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法律適用、監管邊界、投訴爭議等問題,提高協同監管效能。有效地解決了省級平臺由于行政監督部門職責不明確、監管邊界不清晰導致項目招投標投訴處理困難問題。二是推行電子化監管。不斷完善省公共資源交易在線監管系統,通過節點提示、異常預警等功能對項目實施全流程實時在線監督,及時發現、處理平臺異常情況或違規行為,實現平臺運行電子全程監控、現場監督和在線監督有機結合。三是推行信用監管。創新紅黑名單再分類制度和集中授權模式,設定A(紅燈)B(黃燈)C(藍燈)D(綠色)四色分類,依托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實現參與公共資源交易的全部3類主體、6個交易關鍵環節信用核查和聯合獎懲自動化執行,實現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信用核查和聯合獎懲智能化應用。嚴重失信黑名單主體依法依規禁止或限制參與公共資源交易,“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守法誠信主體享有提高中標優先級和評標加分參考,“讓守信者有激勵”,構筑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
強化制度供給,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突出制度供給和頂層設計,修訂完善《海南省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深入貫徹落實《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服務標準(試行)》(發改辦法規〔2019〕509號)和《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發改辦法規〔2019〕752號),制訂全省交易平臺服務標準和交易信息公開標準,推進平臺整合、管理、服務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印發了《關于開展工程項目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和《關于清理我省政府采購領域妨礙公開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的通知》,清除本省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過程中的各類不合理限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優化公共服務,平臺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圍繞打造適應自貿區(港)環境下新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認真落實平臺服務標準,對標國內最高標準和最好水平,積極推行制度創新,提高網上辦理比例,大幅度降企業成本,有效提升平臺便利化水平。升級完善平臺電子系統,實現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國有產權交易、藥品集中采購等領域的全過程電子化交易;優化企業信息注冊登記進行流程,取消現場核驗的內容,實行“網上注冊、網上核驗”;精簡項目進場登記資料,減少辦事環節,壓縮辦事時限,實行“當場受理、當天辦結、當天發公告”,減少企業跑腿;穩步推進投標保證金保函制度和“無紙化”招標采購,減少使用紙質資料,降低企業投標成本;對國有企業自籌資金、部隊和社會投資的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項目,實行容缺、承諾制度,提供優質的招標投標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