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端
【摘要】實踐證明,PBL教學法是克服傳統醫學教育弊端,促進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使它更加完善,為醫學教育服務,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中職婦產科護理學教學 PBL教學法
1適用內容
在婦產科護理學的教學中并非所有的內容都完全適用于這種教學方法,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PBL教學法就不如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效率高,而對于一些探究性的學習內容,比如:怎么了?怎么樣?怎么做?為什么?等涉及實際問題解決的更深層次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PBL教學法都有明顯的優勢。例如,在學習妊娠期疾病護理內容時,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妊娠生理相關內容,對于妊娠期疾病的發生、發展、表現及護理的學習,運用PBL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知的興趣,并在各項活動中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明顯的加強和提高。
2方法實踐
2.1課前設計準備
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式以及PBL教學法的適用性;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法設計具體的教學過程,進行前瞻性預測,預估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所要達到的課堂效果;編寫具有代表性、啟發性、探究性并能激發學生思考且與教學目標相符的問題;將學習內容和設置的問題在課前一天下發給學生并注明自學方法,查閱資料的途徑和參考書目等;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性格特點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小組人數為6-8人。
2.2課中過程掌控
2.2.1展示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和時間安排,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2.2.2教師簡單講解背景知識,了解學生查閱資料和預習的情況,以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問題,引導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2.2.3分組學習討論。學生們首先通過自學和自我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后在小組中匯報自己的觀點和成果,小組成員進一步討論,形成解決方案,繼而進行下一個目標問題的學習。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巡回,對很快得出結論的小組,引導其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問題;遇到討論出現障礙的小組給予適時點撥;及時發現偏離討論方向的小組,予以糾偏和指導,使每個小組均能友好和諧地進行討論,從而完成任務,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2.2.4各組代表總結發言,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巡回時觀察到的討論情況有目的地安排各組解決不同的問題,也可以由各組隨機搶答問題。答題組答題后要接受其他各組的提問和質疑,并予以解答。各組還可以將本組討論未果的思考和從其他角度分析的不同看法分享給大家,以開拓大家的思路,引起新的討論。
2.2.5教師根據討論和匯報的情況適時把控,及時進行總結釋疑,對小組討論的結果給予肯定,指出不足。將學生們凌亂的思維條理化、系統化,把不完整的片斷梳理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們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行精講并強調重點,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
2.3課后反思評價
2.3.1反思教學過程的合理性,課堂是動態變化的,使得每堂課的教學過程都不盡相同,教師在課后要找出這些不同之處并分析出現的原因和利弊,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
2.3.2反思教學方法的適用性。教師在使用PBL教學法后應反思教學方法是否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適應,是否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如果使用其他的教學方法是否教學效果會更好。還應反思在應用PBL教學法時各環節設計的合理性,例如所列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等。
2.3.3反思評價方式的科學性。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考核、調查問卷、技能操作考核以及情景與案例考核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定。還要通過近期目標的達標程度考評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把握以及在思考解決問題過程中所展現的各種能力等;通過遠期目標來考評學生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的能力與水平和對今后學習行為的影響,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持續觀察與評價才能形成。
3注意要點
3.1 PBL教學法的成敗與教師所設置的問題息息相關
整個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著這些問題展開和漸進的,因此在設置問題時需注意首先要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適應,并使其符合建構主義的理論依據,根據學生的認知策略水平和元認知策略水平,提出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啟發性,并有利于學生展開討論和深入探究的問題。
3.2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知識獲得和認知形成的引導者、合作者、傳授者、輔助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PBL教學法對教師素質要求較高,教師必須充分理解其精髓,熟悉其教學過程并能準確把握時間,認真地設計活動場景,加強相關學科的橫向聯系,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路,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設計中強調問題解決而非單純獲得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自學者、合作者、研究者,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知識綜合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3.3分組的合理性可以有效促進每位學生的知識獲得和能力提高
分組時要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水平、學習成績,將不同類型的學生編排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合理的進行分工。各組由不同發展層次的學生構成,保證了組與組之間的力量均衡,有利于組間的公平競爭和組內的優化組合。
4缺點與不足
(1)課程容量小,耗費教學時間長,教學成本相對較高。PBL教學法是讓學生在探究和摸索中學習,所以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設置的討論問題不能過多,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其結果就是耗費較多的時間完成較少的任務。
(2)中職學生的特點是基礎知識貯備不足,自我探究能力較差,他們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忽略了學習目標本身。特別是對于一些考查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問題,其討論結果經常不能達到教師預設的目標,使一堂課成為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卻不能真正地構建形成新知識的低效課堂。
(3)目前還沒有一套完善科學的針對PBL教學法的評價體系,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對學生產生全方位和長遠的影響,有些能力的提高不易考量,不能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因此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4)PBL教學法中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需要學生借助于各種資源查閱資料來完成,因此對學校相關學習資源平臺的設施設備有一定要求,如圖書館和網絡系統的建設等,這些資源的相對不足也會影響到PBL教學法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