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姝含
舞蹈是一種以有節奏的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由內而外地展示舞蹈者的魅力。舞蹈不僅注重形式上的美,更注重通過舞蹈動作來表達思想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舞蹈動作的設計來源于生活,是經過加工、提煉和美化的人體動作。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舞蹈水平的提高,還能夠促進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如今,學習舞蹈的學生越來越多,如何在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在提高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舞蹈藝術表演意識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在思想層面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意識培養,加深學生對舞蹈藝術表現力的理解。在培養學生舞蹈藝術表現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領學生參與到整體舞蹈動作的編排中,大到舞蹈的主題尋找,小到各種動作上的細節,讓學生對所學的舞蹈作品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讓學生感知藝術表現力的成分。
比如,在學習民族舞蹈的時候,教師可將“空靈、寂靜”作為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一主題來共同探討和選擇合適的音樂,確保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在確定音樂后,師生可進一步對音樂的內容、風格以及所表現的地域文化等進行探究,接著,教師通過重復播放音樂的方式,與學生一起感受音樂中的情感、編排主題舞蹈動作。舞蹈教師要始終以一種平等的位置來與學生溝通,尊重和聽取學生的想法。這樣一來,所有的舞蹈動作,都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來完成的,通過這種過程,學生能夠體會在舞蹈編排中如何表現藝術,進而在舞蹈表演中,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通過舞蹈思想意識上的深化,展現舞蹈動作的美感,提高藝術表演的水平。
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離不開豐富的教學形式。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領悟舞蹈動作中的藝術表現力,不斷反思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舞蹈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為學生深入講解舞蹈動作。舞蹈教師可為學生播放舞蹈教學視頻,渲染藝術氛圍,細化動作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動作技巧,另一方面給予學生視覺上的直觀體驗,讓學生產生內心的情感共鳴,進而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藝術表現的豐富性和感染力。而利用音樂的方式,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藝術表演氛圍,讓學生通過音樂,快速、深入地領會舞蹈中的情感,通過音樂與舞蹈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在圖片形式上,教師可主要用于對舞蹈藝術家的動作進行分解展示,讓學生通過觀察更加準確地掌握舞蹈動作,為學生深入講解舞蹈動作的由來和藝術表現方式,在展示優秀舞蹈藝術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舞蹈是一種具有實踐性的表演藝術,舞蹈中的理論學習、動作訓練等,都是以舞蹈表演為目的的。同樣,舞蹈教學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的學習和動作訓練上,學生只有經歷過實踐性的舞蹈表演,才能夠獲得藝術表現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舞蹈實踐活動,或個人舞蹈,或團體舞蹈,將所學的舞蹈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實際的舞蹈表演中去,在立足于校園的同時,尋求更多的社會認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表演經驗,來體會舞蹈藝術表現力的本質。比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不同類型的舞蹈比賽,讓學生在準備過程中,以比賽為目標,提高舞蹈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學生根據舞蹈比賽的要求,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入自己對于舞蹈的理解,重點體現出舞蹈中的藝術感,然后將藝術感融入動作表演,通過舞蹈實踐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總而言之,舞蹈教學不僅包括動作上的訓練,還包括對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有了較高的藝術表現能力,才能將舞蹈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展現出來,增強舞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舞蹈水平和藝術水平的提升。近些年來,藝術表現能力成為我國舞蹈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因此,舞蹈教師要積極優化和改進教學方式,以豐富學生的舞蹈藝術思想,提高舞蹈教學的水平,促進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