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人類文明處于不斷進步之中,視覺傳達的載體已經不再拘泥于紙本印刷品傳給人們的信息,而是借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從不同方面進行更新。正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現在進入了視覺圖像為核心的新時代。現代社會中,信息可以說是設計的基礎,只有增強信息設計的高效性,才可以讓物品的價值有所提升,讓設計充滿趣味性。互聯網視域下的新媒介設計、網站設計以及溝通界面設計等不同的新興門類,可以說是信息設計以不同媒介為基礎的一種延伸。
自20世紀90年代之后,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越加普遍,它以圖像、語言、聲音或數字化等形式滲透于人們的生活之中,新技術的應用讓人的視覺效果有了更深的體驗,由此計算機開始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工具迅速得到普及。另一方面,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也為藝術形式的展現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內容方面不再局限,而繪畫、影視、動畫等都與多媒體技術有著深度聯系,視覺傳達設計開始向著多學科交融并進的方向發展。視覺的傳達方式也不會再局限于紙質出版物或是靜態平面設計圖像,其內涵與形式已經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并且也為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巨大變革。在其功效與價值的推動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能夠讓文化價值觀與思想進行變化的方式不止一種,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人,一種是物。人力資源主要是將人體與不同的功用應用在視覺傳達方法作為基礎的;物力資源指的是通過除人體之外的物品與力量實現視覺傳達的一種活動。例如服裝工業設計主要是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建筑環境設計主要解決的是人和空間的問題,而視覺傳達設計所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主要是信息和人的問題,其實質為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問題。傳統設計對“形式”與“語言”的統一性更為注重,不過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得以發展的年代,不管是設計自身或是傳遞給受眾的語義信息,功能都在不斷優化。這時,該形式就不再局限在物質和功能方面,而是開始向更加純粹的東西方面靠近。
縱觀現代背景下設計的作品,其設計可以說對視覺傳達和商業潮流的發展起到了引導作用,構成了豐富的生活信息資源。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使得人類日常可接受信息量更多、更廣泛。視覺藝術不論是從形式或是內容方面,都呈現了五彩斑斕的姿態。現代設計不管是在圖形符號或是色彩的應用上,定式組合與強烈風格的趨勢逐漸削弱,甚至沒有。不過,通過互聯網的應用,感官上的刺激感與沖擊力更強,讓設計風格顯得更有張力,把視覺氛圍創造到極致也體現了一定張力。基于互聯網視域,人們彼此的溝通已經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束縛,生活方式在原有基礎上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人們對于某種風格或潮流的追求欲望有所降低,但是對個性與時尚卻更為注重,視覺藝術風格開始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例如產品設計可以按照個人需求定制,傳播媒體實現了人與人的互動。在紛繁多變的設計世界中,讓視覺傳達設計更具個性,凸顯自身的風格特征,是尤為重要的。
新媒體制作技術讓現行的視覺傳達設計變得更加簡約,且可行性極強。在對計算軟件技術有所掌握之后,設計人員就可以設計出多種風格的視覺產品,隨后利用信息技術將其發布。在市場經濟刺激以及信息傳遞速度加快的情況下,諸多造價低廉、制作工藝粗糙的產品充斥在市場之中。現代社會信息接收已經趨于了“快餐”式發展,很多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文化性與藝術性正在漸漸埋沒,這對于我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承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損失,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的審美意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讓信息流失和信息獲取一般,速度更加迅速。
從視覺傳達設計層面來說,應該怎樣實現物力資源的最大化價值,將其轉換成語言符號,是設計者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圖形語言是人類有目的情況下的一種創造活動。信息時代,人們對于視覺感官的要求更大,圖形創意想象和人性情感挖掘相較于過去,也顯得更重要。創意自身是人類發揮想象、把握直覺的一種創新活動。在不同的時代, 視覺傳達有著特定的圖形和符號語境, 作為視覺產品的設計者把這些元素整合, 我們應該在新時代把握住新語境,對視覺傳達設計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