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仙云
霞浦柏洋新四軍小學紅色資源常態化,紅色資源特色化,以紅色為本色、原色,打造學校一張有著紅色底蘊的名片,創新性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做了積極地探索。
霞浦柏洋新四軍小學位于霞浦縣柏洋鄉。柏洋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革命圣火布滿這個土地。葉飛、曾志、陳挺、范式人等著名老一輩革命家在這片土地上浴血奮戰過。柏洋人民的好兒女許旺、戴炳輝、劉招道等先后也參加了革命。他們領導了一方革命,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并取得一定的勝利,再如著名的“陳墩暴動”“陳墩事件”“吳洋蛤蟆洞事件”等驚心動魄而又慘烈的革命事件。
至今這塊紅土地上還在娓娓述說著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故事。
為了紀念柏洋人民的革命事跡,弘揚革命烈士獻身精神,鼓舞后代,教育子孫,人民政府先后建立和修繕了革命烈士紀念園和革命事件遺址。如“中共霞浦縣委黨支部舊址”“霞鼎委辦事處”“許旺大厝”“生死大營救紀念碑” “戴炳輝紀念園”“紅色記憶長廊”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告慰英雄,見證了英雄的豐功偉績,讓紅色記憶留存。現今這些愛國教育基地已納入閩東研學之旅。
(一)營造紅色育人氛圍
柏洋的紅色資源是豐富的。如何使之常態化并形成學校教育的特色,關鍵要找準教育對合點。紅色教育要使學生入心入骨,沒有違和感,就要遵循于孩子的成長規律,契合教育生長中需求點。
我校經過多方探索、斟酌,最后提煉成以“星火相傳,堅韌有為”作為學校辦學理念?!靶腔鹣鄠鳌本褪且獋鞑ジ锩男切腔鸱N,傳承紅色基因;“堅韌有為”就是發揚剛毅堅韌的革命精神,讓學生成為“有為”的人。
革命輝煌已成歷史,老區的激越復歸平靜。留存的紅色精神和沉潛的艱苦卓絕品格,需要我們去激活和傳承。我們柏洋兒女的身上終究是流淌著革命血液。做好紅色教育,就是做好一道“家鄉菜”。讓孩子們記住鄉音,記住鄉愁,甚至要讓紅色記憶成為他們生長中的生命胎記。讓他們秉持著剛毅、堅韌的精神,樹立紅色文化自信,做好新時代好少年。我校以“閩東新四軍希望小學”命名,同時邀請開國少將王直將軍題寫校名。以“踏著先輩足跡”為校歌,以“紅五星”圖案設計成?;?。整個校園色調以綠色為主色調,喻示革命精神萬古長青,“紅色”為原色,彰顯紅色教育的特色。我校紅色文化構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設紅色讀書長廊。以“紅雨隨心”命名,以革命名言為勵志。
“紅雨隨心”四字選自毛主席1958年的七律二首:“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詩句。
2.構建樓道文化。
建設“紅色書吧”。走廊的每個書櫥都配有一套紅色書籍,每個班級的“圖書角”都有擺放了許多紅色著作,學生隨時都可倘佯在紅色經典的海洋中。
3.打造班級紅色文化。每個班級必須要具有紅色的特質文化。
每個班級可以從某個革命故事中,從某個革命英雄身上,或是從某個戰爭場景中,挖掘和提煉出本班級共同價值追求的紅色文化的理念。再根據學生年齡、學段特點,建構具有本班特色的紅色文化。比如一年級,從戴炳輝革命者的故事中讀到戴炳輝叔叔很遵守紀律,保守黨的秘密的堅定信念和習慣。那一年級以養成好習慣為目標,師生根據班級實際制定了十條好習慣,讓大家共同遵守,并以“戴炳輝”命名班名。
4.在校園建立長征紀念角。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學校在校園中模擬“長征過程”各個節點場景建起了紀念角。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節點場景,其間展示了時間、地點、故事。讓學生重走“長征路”,體驗革命者在當時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進行艱苦卓絕地戰爭不易;重溫長征故事,增強感性認識,重燃長征情懷,讓情感得到升華。
5.建立新四軍德育資源室。
了解家鄉的革命歷史,展現波瀾壯闊的革命故事。以五個版塊建構紅色文化主題:“輝煌人生”“星火相傳”“鐵血歷程”“英雄譜”“殷切關懷”。從各個角度感知、展現紅色文化資源和繼承。
還有理念文化、環境文化深植紅色元素,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民族精神,形成紅色文化氛圍。
(二)紅色文化在校本課程實施
當師生們獲得了紅色文化理解和認同,營造出深厚的紅色外部氛圍后,提高了校園顏值,更要使紅色文化有內涵。我們通過學校課程建設,讓表層紅色文化進行內化。因此,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利用各種方式和資源,實施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紅色課程建設。
1.在學科融合嘗試中滲透紅色元素。
學校通過深入挖掘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的紅色教育元素,將紅色教育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比如,結合新生入學教育,我們會重點安排紅色文化專題內容。游學于柏洋紅色德育基地,參觀紅色德育資源室,了解家鄉的革命歷史,感受紅色德育文化,從小種植紅色文化種子。在學習語文課程中,遇于教學革命故事課文時,教師利用學校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紅色課本劇表演等。同步在音樂課教唱紅歌,欣賞紅歌,理解紅歌的時代背景,感受紅歌的革命情懷,在學科融合中將紅色教育化為整體,用完整的育人環境浸潤孩子心靈。
2.在校課程編寫中傳遞紅色精神。
我們還將革命傳統教育研究學校課程的研發和應用結合起來,組合全校教師積極探索和開發的紅色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目前開發紅色系列校本課程共三本,有《紅土地》《霞浦蘇區雙英解讀》《許旺的故事》《戴炳輝的故事》(小人書形式)。我們安排師資隊伍,確定每周四第6節為開課時間,以社團為依托,以“走進紅色歷史”“感悟紅色情懷”“向往紅色人生”為主題思路開展紅色教育活動。
(一)每學年組織一次軍訓活動,邀請軍人教官到校授課,分個兩個項目,隊列訓練和宿舍內務準軍事化管理。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提高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力,提升學生組織紀律性和抗挫心理素質。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和協調能力,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規范準軍事化升旗儀式,統一著裝(新四軍部隊著裝),軍事化列隊,鼓足“軍人”的精氣神,聆聽國旗下的革命故事,齊唱國歌,齊誦校訓。
(三)以堅強意志進行“晨讀、午誦、暮省”。隨著城鎮化推進,造成村空、村貧、村弱,外出青壯年多,留守兒童、寄宿生多,再加柏洋地處山區,海拔高,冬天天氣嚴寒,冒著嚴寒早起晨讀確是個困難事,我們以革命者堅忍不拔的精神來教育學生,讓他們堅強迎對嚴寒的冬天,勤奮讀書,提高素質報效祖國。
(四)通過“讀”“觀”“誦”“講”“看”“唱”“寫”“辦”“走”九個方面開展紅色教育主題活動:
1.看紅色書籍。
以年齡段分類選擇閱讀紅色書籍,讓學生多了解紅色歷史,做筆記,寫感悟。
2.觀紅色新四軍德育資源室。
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們參觀、學習、體會、領悟,力爭每個孩子畢業時都能對紅色教育資源進行解說。
3.誦紅色詩詞。
每學期至少背誦3-5首紅色詩詞,定期舉行經典誦讀比賽,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詩詞中的精神力量。
4.講紅色故事。
以《閩東革命小故事》《許旺的故事》《戴炳輝的故事》校本教材中“民族英雄故事”為依托,學生們結合閱讀紅色故事,利用班會課分享紅色故事,利用國旗下講話宣講紅色故事,走到生活中向身邊的人分享紅色故事。我校大力唱響新時代革命的贊歌,采取有力措施讓革命英雄的名字,真正在中國的大地響起來,讓英雄的形象在青少年的心中站起來,如許旺、戴炳輝、劉招道等,我們深挖他們動人的革命事跡,追崇他們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改掉孩子們以歌星、影星為追逐的不正常傾向,建立“以英雄崇拜為榮”的精神導向。
5.看紅色電影。
收集了30多部紅色經典電影,把電影的簡介和海報編排成冊,學生每學期至少看完三部紅色影視作品,并完成觀后感。
6.唱紅色歌曲。
收集了近30首經典紅色歌曲,每學期至少3首紅色歌曲,并利用傳統節日開展“唱紅歌”比賽。
7.寫紅色征文。
學生在參加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后,一是會有所思考,我們每學期開展一次征文活動,并給予以展評。
8.辦紅色教育大型主題活動。
在2011年、2015年分別由我校承辦了由閩東紅土地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紅領巾頌黨恩”“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大型紅色文化主題活動。
9.走進德育基地開展活動。
利用傳統節日走進德育基地活動。如每年清明節,帶領全體師生到“許旺陵園”祭奠先烈活動,定期徒步7公里到文化鄉村——柘頭村“愛國主義德育基地”開展共建活動。
路漫漫,其修遠兮!用紅色教育絢亮孩子的生命之旅,我們行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