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步升
旅游產業和歷史文化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伴生關系。中國之所以吸引了數以千萬的外國游客就是因為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厚的藝術藏品,多樣的民風傳承。由此可見,中國旅游產業離不開歷史,所以中職旅游專業要把歷史文化知識講解和日常教學聯系在一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穿插歷史文化的講解,例如某一個景點有什么著名的歷史事件,有哪一個歷史名人來過此地,有哪一篇名家名作與這個景點有關。
例如書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讓浙江紹興的蘭亭名聲大噪,而圍繞王羲之也有著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軼事,《蘭亭集序》的傳奇還可以引申到書法藝術的范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讓湖南的岳陽樓名揚天下,更為重要的是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讓廬山瀑布聞名天下,除瀑布自身的美感沖擊之外,李白詩文的大氣豪邁也是一種文化感受。類似這樣的景點,教師在講解旅游專業知識時可以結合補充相關的文化知識,一方面可以提升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旅游產業的理解,提升旅游專業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在教學中向學生傳達歷史文化和旅游專業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做一個有“文化素養”的旅游業從業人員。
人們常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彰顯的是一個城市的發展歷程,是一個城市前進的動力。21世紀的旅游產業倡導的是“文化旅游”,指的就是旅游從業人員要帶領游客站在文化的角度欣賞一座城市,構建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旅游路線,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知識來講解景點。教師要妙用歷史文化知識,豐富旅游專業理論知識,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用豐富有趣的歷史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解歷史名城西安時,可以結合西安的歷史古建筑大雁塔、大唐芙蓉園、秦始皇兵馬俑等,針對這些經典的歷史文化知識進行講解。如大唐芙蓉園呈現的是盛唐生活風貌,教師可以結合大唐芙蓉園的建筑特色,帶領學生領略唐朝“內圣外王”的盛世氣象;可以結合經典的夢回大唐歌舞表演,帶領學生感受盛世大唐的社會風貌。教師在旅游專業授課中穿插歷史文化的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城市和景點的理解,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學習旅游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歷史文化資源是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現代旅游產業需要的是熟知歷史文化、旅游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中職旅游專業培養的是一線旅游業從業人員。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實踐環節和歷史文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
教師在講解導游業務這門課程時,可以把歷史文化知識講解穿插到導游實訓環節,引導學生結合歷史文化知識對景點進行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座城市或者一個景點,自行設計旅游路線和導游詞。例如有學生選擇充滿西域色彩的敦煌莫高窟,這個學生從春晚的經典舞蹈千手觀音作為切入點,導入了佛教藝術,然后再重點講解了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更迭,敦煌莫高窟在南北朝時期、唐朝、清朝的發展,講解了飛天壁畫、千姿百態的石刻佛像,重點講解了九層樓、藏經洞,講解了莫高窟獨特的色彩藝術和它的歷史地位,該學生還呼吁對歷史文化古跡進行保護。教師以歷史文化為載體,開展旅游專業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保護文化遺產和歷史古跡的意識,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歷史文化知識講解和中職旅游專業教學密不可分,教師要提升對歷史文化知識的重視,在課堂教學中靈活穿插文化知識講解,以歷史文化為紐帶,把歷史文化傳承和旅游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挖掘旅游課程中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釋放旅游專業的學科活力。教師引導學生把歷史文化知識學習和旅游實踐結合起來,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提升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在走上崗位以后向游客傳達“文化旅游”和“文明旅游”的新型旅游理念,培養具有文化傳承意識、高尚職業道德素養的高質量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