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東
中國人以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稱之為山水畫。在魏晉時期作為畫面的背景出現,隋唐時期開始獨立,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得到空前發展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開創新風格,明清及近代繼承發展。
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開創了中國山水畫自宋代以來的輝煌時代。山水畫的形成和確立,是人們對自然的審美感知和文人個體意識的覺悟。山水畫是成為“山水文化”的獨特表現形式,人們通過自然山水傳達“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應了解傳統、敬佩古人繪制出如此高水平的優秀山水畫,這是我們現代人難以達到的。
我國山水畫受歷史文化影響大多形成傳統的面貌,當代文化多元化語境下要求:審美面貌應突破創新;從山水畫現代化的繪畫思想觀點中分析,當代中國山水畫更要有新的形態。著名美術史論家薛永年先生曾在文中指出:在千余年的發展過程中,山水畫一直在變;近百年來山水畫之變,發端于清末,自覺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成形于五六十年代,80年代以后又在反思中有了新的變化;大體經歷了:由學畫方法、藝術源泉、題材內容之變,到藝術功能、畫家身份、文化觀念之變,再到新時代方方面面的又一變??梢姡剿嬅婷捕嘣l展趨勢在于變。
當今山水畫要突破創新,是在畫家們求新求變的思想下進行的,是畫家們既繼承傳統又融合世界藝術形式的結果。當然在借鑒的過程中求新求變,也使得中國山水畫在時代變革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中國山水畫多元化發展受地域性影響的問題;技術手段、方法、形式感受傳統審美經驗主義影響等問題。
目前我國有很多畫家都在研究山水畫,大多數優秀的作品是靠龐大的群體碰撞出來的,很多時候大量的創作作品是不成功的,使得一些藝術家的精神受到折磨,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損失,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怎樣改進技術,提高創作作品的成功率?我不主張藝術家只追求精神的做法,就算失敗了還反復在原來的老路上重復碰撞;當然這種藝術創作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必要的,但絕不是盲目的。在傳統的創作理念上經常是強調摸索繪畫的構思與制作,很多時候還是強調經驗主義,很少有畫家想到用一種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技術手段,使創作的作品有一種可預見結果的理念去創作。如今時代在變遷,科學在發展,藝術家們也應該在有一定繪畫基礎和創作經驗的基礎上轉變思想,去嘗試著改進技術手段,科學運用電腦軟件,結合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在屏幕上處理畫面面貌,這樣使得創作思想就有一種高效率的延續,還可以快速把握藝術作品的預想效果,減少盲目探索的過程,從而提高作品藝術創作的成功率。
當代中國山水畫家的歷史使命,理應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動山水畫的多元化發展,要繼承古代優秀山水畫的文化內涵。中國山水畫的意境,源于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其審美思想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評價界定也有獨特的語言方式,其思想內容深邃廣泛,如:唐代王維以詩入畫,畫面富有詩意內涵深刻,宋代院體山水畫達到高峰,明清及近代繼承發展,而當代多元文化的時代要求:中西審美語言互動交流,藝術表現形式相互融合借鑒,這樣才可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當代特征;而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堅持當代性的前提下,還須結合當代科學技術應用、中國文化、審美經驗、綜合材料運用等手段,解決當下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問題,這也是中國山水畫,在傳統與現代轉換過程中研究的有效途徑。
這時我也不由得陷入了一種思考:立足當代文化和語境,對中國山水畫時代審美特性展開反思,必然會涉及到傳統審美的現代轉換問題,使審美的現代價值觀能夠得到實現。
對山水畫多元化發展思想策略體現為:在新時代背景下,使用科學技術與藝術思想相結合的手段,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相互結合起來:交流、融合、借鑒推動中國山水畫的多元化發展。
對山水畫多元化發展提倡繼承傳統文化思想內涵,感悟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結合時代不負使命,堅持創新的觀點思考藝術;結合時代尋求突破,找準獨特的藝術語言,進行形式感表達;運用礦物質顏料,科學合理地改進技術、方法、形式等。我主張藝術隨時代發展的自身規律,既保持民族傳統又融通世界,堅持作品體現中外文化相結合的藝術語言形式,用一種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技術手段創作作品,實現審美的現代價值觀;使中國畫面貌順應時代文化多元化發展潮流,保持在世界繪畫舞臺上占有不敗之地影響深遠,并讓中國繪畫豐富世界文化藝術多元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