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玲 山東藝術學院
在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其不僅可以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增強民族音樂的向心力,還能推動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與創新。
從音樂的本質來看,其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又高于生活,是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代表性藝術表現形式。我國幅員遼闊,地域色彩較為濃厚,因而在不同地區,其音樂的特色也各有千秋。鑒于此,源于不同民族的音樂既是民族音樂,又是構成我國國家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合二為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經濟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音樂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著,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間的音樂交流也更為頻繁,但在不斷的交融過程中,又爆發出了相對尖銳的新問題。隨著民族音樂交融形式的不斷加強,原本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音樂,逐漸走向了衰弱,鑒于此,探討民族音樂的傳承是相當重要的保護民族音樂的研究主題。在此背景下,學校推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積極保護民族音樂,傳承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1]。
民族音樂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同地域色彩的影響,人們在不同環境下有著不同的生活形態、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創作出的民族音樂也各有千秋。本文從兩個部分對音樂教育多元化特征進行分析。
其一,從起源分析,民族音樂是從人們說話聲調逐漸演變過來的,后來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過程中,人們對這些聲調從音色等方面進行了潤色。由不同民族創作出的不同音樂所表現的精神內涵也各不相同,正是這些不同民族文化創作出的不同音樂類型,才使民族音樂有了靈魂,能更深層次地打動著聽者。
其二,從表現形式分析,在音樂語言中,音樂符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借助于音樂符號,教師可以更深層次地理解音樂教育的本質特征,從而創造出更具特色的教學方式。
音樂文化在不斷的傳播過程中得到了更新、傳遞、積累與創造,由此,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才有了發展的空間。巧妙運用多種傳播媒介、途徑和方式在不同的區域間社會間傳播音樂文化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核心含義。音樂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主要通過以下兩種形式來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
其一,在傳播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外國優秀的音樂文化精髓,進一步豐富民族音樂文化傳播的技術與手段,在保有原本民族特色不變的前提下,可以融入不同民族音樂的表現手法,從而促使各民族之間的音樂不斷融合。其二,在傳播過程中,我們可以時刻保持對本民族音樂的特色的清醒認識,注重發揚本民族音樂的特色,不盲目照搬照抄外來音樂的風格,以免混淆了本民族音樂的風格特色。從此點上來看,使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可在保有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之上,豐富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從而促使民族音樂發揚壯大。
例如,雙簧管誕生于西方音樂界,后傳入中國,在最開始并沒有被中國樂曲界所廣泛接納。為了推廣雙簧管在我國的發展,樂曲家們在借鑒國外作品結構嚴謹特征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情感的表達。因而,雙簧管在中國民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土氣息的典型樂器之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牧羊姑娘》《小放牛》等。隨著這種音樂形式的廣泛流傳,雙簧管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很多著名的作曲家將研究目光放于雙簧管之上,創造出了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描繪大自然獨特魅力的《春天的歌》、描繪民族風情特色的《情歌》等。這些較為突出的民族音樂代表作源于民族生活,給人的感覺比較質樸,與我國民族風格高度契合,有效地傳承了我國民族音樂的精髓。在之后的發展中,音樂家們運用雙簧管創造出了更具田園特色的民族音樂,如《光明行》這首樂曲由劉天華所創。他在樂曲中用小提琴的演奏特色與我國特色樂器二胡進行了巧妙的結合,更凸顯了音樂的感染力。
由此可見,在我國高校推廣多元文化民族音樂教育活動可以促使不同民族之間音樂文化的融合,我們可以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其他民族音樂的優勢,在不斷的融合過程中培養出更具時代氣息、更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進而為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揚源源不斷地輸送優秀人才。
不同地區的音樂具有不同的文化體現,這種不同的文化體現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民族凝聚力。所以,音樂教育對學生提升文化品位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有非常大的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
不同地區之間的音樂文化也各不相同,如朝鮮族,它們的音樂文化不僅非常具有特色,而且還與其他民族音樂文化有一定的交流與傳遞,正是音樂之間的這種交流與傳遞,才能進一步加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如今我們在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中也時常可以見到朝鮮族的音樂文化,這種民族音樂文化與民族音樂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在進一步提升了各民族之間凝聚力的同時,也為音樂增添了新鮮的活力。由此可見,音樂的形式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同的音樂文化之間的融合,才使音樂文化有了多元化的發展,同時也點燃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激情,并且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進行音樂教育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注重音樂帶給人的渲染力,更要注重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只有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并且靈活運用民族音樂,同時知道民族音樂在我國堅定的文化地位,才能使民族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才能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進而使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得以更好地發展,同時這也是音樂教育的意義所在。
音樂文化是由一代一代人傳承下來的,人們在生活中利用音樂來使自身得到放松,這種生活中的娛樂文化活動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就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多元化的音樂。對于不同民族來說,如回族、蒙古族等,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民族在經過了不斷的發展之后,形成了如今的多元化音樂。在進行音樂教育教學時,教師要從基礎開始,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指導,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力,以保證音樂文化更好的傳承,同時這也是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多元化音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外來文化,從而更好地發揮音樂文化的作用,實現更好的傳承。
為了實現多元化音樂教育,教師在對各個民族音樂文化進行融合的同時,更要懂得創新,只有善于發現其他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并在本民族音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的興趣,將本族音樂文化得以發散,從而更好地形成本民族專屬的文化體系,為更好地發展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