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靜宇
曾幾何時,供應鏈的關鍵詞讓人聯想更多的是倉儲、運輸乃至最后一公里等節點。
但在9月剛剛閉幕的2019中國儲運發展高峰論壇,我們聽到了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詹敏瑟名為“數字化供應鏈從智能托盤開始”的演講。詹總提出,數字化運輸在拓展、連接到更多的環節中,推動打通供應鏈數字化鏈接是以一個小小的托盤作為抓手。
眾所周知,多年來一直推行的物流標準化專項行動計劃是以國標托盤來推動的,并作為一項工程來實施,目的是鼓勵相關企業把裝卸效率提高從而推動供應鏈相應環節效率的提高。時至今日,在打造數字化供應鏈平臺這樣一個大趨勢下,為什么會選擇以“托盤”作為一個突破點?給予它的定位以及它所發揮的作用又是什么?帶著諸多的疑問,本刊記者再次采訪了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詹敏瑟女士。
首先,從外因來看,最近兩年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政策與指導意見來推動供應鏈的發展,這無疑給出了清晰的信號:未來相關產業的升級與再造更多的是與供應鏈能力掛鉤。其中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這意味著供應鏈新的政策風口形成。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要求,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決定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這意味著多部門聯合行動推動供應鏈的創新與實踐大范圍開始了。
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我國供應鏈建設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
從內因來看,企業與企業的競爭以及生存環境在當下已經發生了改變,企業無法再延續粗放高速發展,使本屬于“粗放型”發展的運輸平臺也必須從供應鏈等管理的提升來獲得利潤與成長。對于中國的物流產業來講,供應鏈的發展以及管理手段明顯是落后的,這從物流領域的供應鏈企業數量以及規模可以一窺究竟。
因此,上海優鏈供應鏈管理平臺與中儲智運平臺聯合成立的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的業務模式探索“應運而生”。
2014年中儲南京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創新研發了中儲智運平臺,用物聯網術與專業的物流運輸服務能力,以無車承運人業務為起點,在整合了全社會百萬運力數據的基礎上,創立了全運途可視化監控、全流程規范化財務、全時段專業化客服為一體的物流運力交易共享平臺。
“在此基礎上,通過中儲智運平臺上的大數據能不能協助我們做更多的供應鏈優化工作?如果可以,優化的切入點應該選擇什么,而這些正是我們起初思考與努力的目標。”詹總解釋了打造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的一個背景和原因。
在詹總看來,“托盤作為一個載體貫穿了生產、運輸、倉儲、中轉、配送這樣一個全程的供應鏈體系,基于此,作為一個信息載體同樣擔負著交貨之間環節的相互溝通功能。”
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數字信息所能實現的功能全部集中于小小的托盤之上,包括定位、電子標簽,振動、溫濕度以及托盤和托盤間、叉車在內的車輛間的交接聯動,這些都是能夠通過托盤環節的對接中加以實現。

從初始的材料供應,到消費者手中的商品,供應鏈上的每一環節都存在著創造更多價值的機會和市場,從而才可以形成以供應鏈為核心的物流生態圈。以“托盤”為突破關口的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如何憑借著實力來融入供應鏈生態圈中的共生發展呢?
在詹總看來,該平臺是一個以智能化托盤為數據的載體,通過供應鏈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深度融合的路徑,同時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為企業提供智能托盤、網絡貨運、供應鏈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服務以及數據服務的數字化供應鏈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平臺能夠幫助供應鏈企業實現智能高效的數字化物流管理,為供應鏈業務提供第三方信用支持,全面降低供應鏈運作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益,最終實現供應鏈的數字化、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和綠色化。
和其他供應鏈平臺以金融為抓手不同,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在業務整合方面的業績更為清晰:
以推進標準化物流單元的使用為例,通過向客戶推薦使用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等物流單元,幫助客戶逐步替代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包裝,如一次性托盤、紙箱等。“隨著運營項目逐漸增加的同時,考慮到綠色物流的發展以及客戶承擔的成本問題,平臺考慮研究和引進環保物流單元,如環保新材料托盤、循環使用的PP箱,金屬料架等。”詹總介紹說。
其次,和中儲智運運輸結合的物流單元動態租賃,在當下形成了服務客戶“托盤+運輸”的套餐模式,在實踐中提高了車輛裝卸和周轉效率,并降低托盤運輸成本。
三是,套餐式的智能化軟件服務。擁有車貨匹配系統、車輛管理系統、智能出入庫管理系統、智能貨架定位系統、智能倉儲管理系統、智能運輸監控系統等智能化軟件等服務套餐。“這些套餐可根據客戶的需求及自我選擇進行任意組合,從而形成適用于特定客戶的新型智能化服務模式,智能化及定制化程度較高,可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詹總說這些服務都是能通過托盤這個載體被附以信息后實現的,這也是讓很多人不解的地方。
整體集成化服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化理念,其旨在通過對產品采購、包裝、存儲、配送等各方面的整合,以此實現降低成本、節約時間、保護環境,多邊共贏。對此,詹總對記者說:“集成服務能夠充分發揮平臺的科技軟實力的優勢,體現產品包裝與物流的協同作用,為特定大客戶提供物流包裝產品的研發設計、咨詢服務、標準制定、產品訂制、貿易供貨、現場包裝、倉儲運輸等全套整體解決方案。”
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無疑已經將托盤這樣的產品作為了一個數據發生器,也就是一個數據源,而這個數據源貫穿了供應鏈的全流程,連接起供應鏈不同的環節,這些數據甚至可以和其他不同的產業互聯互通。
在采訪中詹總所詳述的以托盤為抓手并集中于同一個鏈條上的所有服務模塊已全部實現了標準化,從生產環節的倉庫內部訂單管理、入庫的綁定、定位的儲存,運輸的出庫以及運輸的監控等等都被鏈接在了一起。
創新型供應鏈的標準之一是供應鏈模式核心技術的融合以及平臺的開放性。為推動數字化供應鏈,首先要符合數字化時代對供應鏈發展的要求,這不僅僅是方法的應用和變革,更主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從原本強調可靠、有效、安全的供應鏈轉變為強調更加敏捷、柔性的供應鏈。
這意味著在整合、優化、協同的基礎上做更融合、更深入、更高度的工作,不僅僅要關注企業供應鏈,更要從戰略層面實現產業之間、地區之間的融合、互聯互通,這就要求平臺的開放屬性是必須具備的。
“基于智能物流單元打造的供應鏈開放式管理平臺,因其貫穿供應鏈全過程的特性,能夠收集整合供應鏈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對于綜合性的平臺,可對其輸出大數據,為其業務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對于單一性的平臺,除了大數據的輸出,還可為其賦能,提高其平臺的運作效力。”在詹總看來,中儲南京智運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已經實現了開放式供應鏈服務平臺的對接任務。
接下來,供應鏈開放式管理平臺在之后的發展中會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在產業鏈與公共服務面實現與其他平臺資源的精準對接,包括TMS平臺、WMS平臺等,以提高平臺的兼容性,創建更細分、更精準、更專業的供應鏈全鏈條開放式管理服務形式。
對于未來,詹總介紹說:“中儲南京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在新的一年,將結合上海優鏈與中儲智運雙方優勢;由上海優鏈提供單元化載具與供應鏈智能科技和平臺,除了有多元的技術支持外,在單元化載具部分將使用固廢物材料制作的環保新材料托盤,在煤炭物流方面計劃使用智能公鐵水聯運車廂;中儲智運還將為平臺注入自身豐富網路貨運資源和背后強大融資租賃公司的金融支持,平臺將融合雙方資源優勢建立創新的供應鏈服務模式,提供單元化載具租賃運營加運輸服務、供應鏈服務、智能倉儲化和供應鏈金融服務。”
基于新的環境和需求,上海優鏈的供應鏈管理平臺也進行了更多的自主創新。與傳統的只注重前臺交互及界面的平不同的是,它擁有前中后臺一體化的流程方案,有效地將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物流企業聯系在一起,將生產商、供應商、經銷商、第三方信息平臺等商品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整合起來,不僅能夠解決產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更為有效地提高了供應鏈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