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南
摘 要:本文從00后中職生淡定,不在乎成功與否,拒絕嚴肅說教,敢于挑戰權威入手,結合當代教育心理學理論,以內歸因的方式,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反思學習等方面探討中職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保持情感投入,善于反思,堅持學習,成就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人生。
關鍵詞:00后中職生;中職教師;專業發展
00后是幸福又淡定的一代,他們不在乎成功與否,拒絕嚴肅說教,敢于挑戰權威。00后中職生是00后中特別的存在,他們有的知識薄弱,有的成長在單親家庭,有的家庭經濟困難……他們的成長過程總是不被重視,心里有很多的不平衡,他們迫切需要愛與理解。育人先育心,只有給學生以溫暖,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真正關注他們的成長,注重挖掘他們的潛能,成就其幸福人生,才能真正體現新時代下中職教育者教育的初心,也關系到教師的專業發展。
職教路上,如何守住育人的初心促進教師專業的更好發展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點做起:
一、 熱愛職教,保持情感投入
當代教育心理學指出,情感投入是成為好教師的關鍵[1]。教育是一項有生命互動的活動,在教育活動中持續傾注情感,是有溫度、守初心的表現。教師須保持對職教事業的專注和熱愛,才能抓準學生的情感流露、學生的需求、學生的閃光點,才能了解學生的內心,進而提高教學效能。
如何體現情感投入呢?首先是有責任感。教師控制點有內歸因和外歸因[2],守初心的教師會傾向于內歸因。如將學生學業表現好壞的原因歸為教師自身因素,課堂效果沒能達到預期時,他們會主動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影響學生活動,努力促進學生發展;指導學生時,他們會指導學生以積極歸因的原則思考問題,如成功考取技能證,是因為努力而不是運氣,而失敗是缺少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學生增強對成功的期望,減少其因長期缺乏成功體驗導致的習得性無助產生的負面影響。中職教師通過改變自己來調整現狀,是對自己和學生負責的表現。其次是親近感。守初心的中職教師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都能夠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能傾聽學生的故事,能與學生一起運動、共進晚餐等等。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和信賴,相處中體現民主平等。相反,不配合即懲罰的高壓管教方式不僅會形成反效果,甚至使師生關系緊張。最后是信任感。中職學生成長過程經常被質疑,中職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信任和期待。他們總是相信學生能做好,同時又允許其失敗,如筆者在校運會期間召集幾位班委,分享校運會活動組織的初步設想,并希望他們能擔此重任。很快,學生們設立校運會計分組、后勤組、廣播組、攝影組和啦啦隊,選拔各組負責人和成員,按照秩序冊明確小組職責和分工,在全班的努力下校運會活動井然有序,效果超出預期。
二、教無定法,創造成長機會
教育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班級管理,都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教授知識或規范,應更多地發展學生對讀書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指導學生追求完善人格。
中職教師可將德育融入教學。職校課堂要華麗也要務實,才能激發活力。筆者圍繞小組教學法,使用數字牌、撲克、小軟球、便簽等工具,通過任務導向、小組合作探究、小組競爭評優等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這個過程可以在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如分組就是組建團隊,每次課堂的小組活動就是一次團建,團建中通力合作完成小組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協作的能力。又如,旅游專業的學生在做仿真講解練習時,通過教授、錘煉,使學生積極傳播祖國美好山河與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手機軟件通過線上評價實時反饋,促進學生反復練習,提高情感表達及語言組織的能力。
中職教師可將時尚融入教學。結合專業特點,捕捉時下熱點,寓教于樂。如旅游專業,結合專業實際將熱門節目《朗讀者》引入課堂,作為課前熱身活動,激發興趣和活力,提供鍛煉的平臺,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
在課堂或班級管理中,善于創造成長機會的中職教師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賞識教育的理念,每位學生都有內在的有待發掘的潛能,有溫度的教師不放棄任何學生,總能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和成長的平臺。筆者嘗試在班級中開展每周之星、每日格言、班級日記、流動讀書會、感動班級人物等活動,每次活動都由學生小組承包負責,他們做出貢獻,收獲肯定,產生歸屬感,重構自信心。
三、善于反思,提升育人水平
年復一年的工作容易固化教師思維,保持初心的教師總能通過對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的反思,指導后期的發展。如同一門專業課程,對于不同的班級;同一門基礎課程,對于不同的專業;任何課程,對于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學生組成,教師都應對比差異,總結反思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能力。對于中職班主任來說,每一次班級活動、主題班會、學生輔導等要善于反思,像學生心理輔導,教師可提前做好會談準備,圍繞事件的整體概況、先說優勢、再陳述事實、分析原因、共商方案、對學生表示支持信任、有小結有展望。輔導過后教師可將此次會談的成功經驗、待改進點記錄下來,有益于以后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教師除了對教學活動、育人活動的反思,也應常常以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反思自身的言行舉止。守初心的教師有自成體系的反思方法,如反思日記、詳細描述記錄、行動研究、師生交流、教研分享反饋等。這些不僅有助于提升育人水平,更有助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終身學習,成就師生幸福
古往今來,偉大教育家終身都處于學習中,陶行知先生在其《普及現代生活之路》一文中提到:“我們要求的是整個壽命的教育:活到老,干到老,學到老……”,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的最佳踐行者。
信息時代的線上教學平臺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觸手可及,薩爾曼·可汗創建的可汗學院證明了不是只有教師才能提供教學服務,這說明新時代教師終身學習的必要性,若教師固步自封,專業成長路上難免受限,也難以培養出熱愛學習的學生。雨水尚能潤物細無聲,教師若能終身學習,定能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教師也會成為學生有意識模仿的對象,學風也會欣欣向榮。學習,是幸福的,是對自我的不斷探索,自身幸福的教師更能教會學生創造幸福人生。終身學習者,必定師德高尚、內心富足。
守住教育的初心就是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改變中職生的不自信,激發他們的潛能,用正能量指導他們在校園建立積極關系,產生積極情緒。守初心的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會停留在問題的發現和解決上,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關注學生人格的完善,幫助學生發揮其自身的積極力量[3]。中職教師應牢記四個意識,四個自信,不忘初心,保持積極心態,做有溫度的教師,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5.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2-83.
[3]陽志平,彭華軍.積極心理學團體活動課操作指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9-22.
(作者單位: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