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政紅
[摘要] 目的 分析孕前體重指數及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方法 以2017年10月—2018年9月收治2 703名產婦為研究樣本,結合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及孕期體重變化情況,根據孕產婦孕前體質指數及孕期體重變化情況進行分組,分析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值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展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 不同孕前體重指數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孕期體重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s回歸分析表明年齡因素、孕前體重指數與孕期體重增加為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具有近似于正相關的關系,利用飲食指導及心理干預護理等護理手段控制孕婦的孕前體重指數,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
[關鍵詞] 體重指數;體重增加;妊娠期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714.25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119-02
孕婦群體超重問題是婦產科護理領域近年來面對的突出問題。在孕婦群體超重率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妊娠期高血壓和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疾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1]。在臨床治療領域,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尚未得到明確,既有研究報道認為,妊娠期糖尿病與孕期胎盤生乳素、催乳素、糖皮質激素及孕激素等拮抗胰島素激素水平變化及與之相關的胰島素抵抗狀態有關。妊娠期糖尿病易導致自然流產、巨大胎兒及妊娠期高血壓等因素[2]。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干預有助于改善新生兒結局。該次研究以2017年10月—2018年9月該院收治的2 703名產婦為研究樣本,旨在對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所選取的樣本為該院收治的2 703名孕產婦,其中順產人數為1 726人,剖宮產人數為977人。孕產婦的年齡在17~4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5±6.3)歲。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人數共474例。
1.2? 方法
研究期間首先根據孕產婦孕前體質指數(BMI=體重/身高)進行分析,將孕前體質指數低于18.5 kg/m2的孕產婦編入低體重組;將孕前體質指數大于25.0 kg/m2的孕產婦編入高體重組,其余孕產婦編入正常體重組。其中,低體重組孕產婦人數為632人,正常體重組孕產婦人數為1 503人,高體重組人數為568人。在孕期體重增加情況與妊娠期糖尿病的關系的分析過程中,根據孕期體重變化情況,將孕產婦編入A、B、C、D 4組。A組孕產婦的孕期體重增加值<11.0 kg;B組的孕期體重增加值在11.0~17.9 kg之間;C組孕產婦的孕期體重增加值在18.0~24.9 kg之間;D組孕產婦的孕期體重增加值為≥25.0 kg。其中,A組孕產婦人數為698人,B組孕產婦人數為614人,C組孕產婦人數為679人;D組孕產婦人數為712人。
1.3? 診斷標準
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判定標準以24~28周及28周首次就診時行75 G葡糖糖耐量試驗結果為主,空腹及服糖后1、2 h血糖值分別低于5.1 mmol/L、 10.0 mmol/L、 8.5 mmol/L,任何一個點達到或超過以上標準即診斷為GDM。
1.4? 統計方法
利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Binary 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孕前體重指數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
根據不同孕前體重指數的孕產婦的比較結果,高體重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明顯高于低體重組與正常體重組(P<0.05)。同低體重組相比,正常體重組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相對較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孕期體重增加值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
4組孕產婦中,D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相對較高。D組與A、B、C 3組之間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高于A組(P<0.05),C組孕產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高于B組(P<0.05),見表2。
2.3? Binary Logistics回歸分析
根據Binary 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年齡因素、孕前體重指數與孕期體重增加可以被看作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3? 討論
3.1? 孕前體重指數及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
該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均具有近似于正相關的關系。孕婦體重指數與孕期體重增加值的增大,會讓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有所增加。根據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孕前體重指數與孕期體重增加情況可視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兩大重要預測指標[3]。根據既有研究結果,以孕期體重指數及孕期體重增加情況為主的妊娠期糖尿病檢驗方法具有簡單易行的特點,此種治療方式也可以應用于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的基層醫療機構之中。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的關系與肥胖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的影響有關。根據既有研究報道,肥胖者自身的脂肪成分較多。在脂肪對胰島β細胞的過度刺激下,高胰島素血癥的出現會讓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有所增加。肥胖者自身的脂肪細胞相對較大,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細胞數量的下降,會讓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細胞接受胰島素作用的能力弱化,會導致胰島降調節的出現。胰島降調節會讓胰島素抵抗血糖指標有所上升,血糖變化對胰島素的刺激,也會導致孕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的出現。一些研究者認為,孕產婦的不良飲食習慣也會讓她們的孕前體重指數與孕期體重有所變化[4]。
3.2?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孕婦孕期監護工作的強化,是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根據既有的研究報道,心理護理和飲食控制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5]。在妊娠期糖尿病確診以后,心理調節具有改善孕婦情緒的作用。心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也可以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升。既往有研究報道認為,現階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預仍處于研究階段。根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護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之間的結合,可以讓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得到提升,進而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在孕期飲食控制方面,護理人員可以基于孕前體重指數及孕期體重增長值計算合理的熱卡值,根據熱卡值制定適宜的食譜給患者,還通過指導孕產婦適度開展體育鍛煉的方式,降低胰島β細胞的負擔。在控制體重的基礎上,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也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的改善。
3.3? 小結
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期糖尿病之間具有近似于正相關的關系。利用飲食指導及心理干預護理等護理手段控制孕婦的孕前體重指數,是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臨床癥狀的可行措施。
[參考文獻]
[1]? 黃巧,余友霞,張媛,等.12003例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9(9):1297-1299.
[2]? 潘恒.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9(2):21-22.
[3]? 文立蓮.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處方藥,2019,17(4):27-28.
[4]? 韓嘯.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期體重指數增長對妊娠結局影響的臨床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5):23-24.
[5]? 趙香,韓磊,韓愛琴.孕期體重不同增長水平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7,40(6):427-430.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