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群 陳桂英 蔡雅紅
[摘要] 目的 研究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預防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間于該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96例,將給予常規模式護理的48例設為A組,將給予加強護理干預的48例設為B組,對比A、B兩組患者護理的依從性、低血糖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后,B組患者對于護理的總依從率95.83%明顯高于A組的79.16%(P<0.05);B組患者的低血糖發生率4.16%明顯低于A組22.91%(P<0.05);且B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總體滿意度97.91%明顯高于A組77.08%(P<0.05)。結論 加強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可有效預防患者出現低血糖,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和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積極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干預;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低血糖;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10(b)-0157-03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以血糖異常升高為特性的紊亂綜合征,是一種非常多見的臨床內分泌疾病[1]。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一種非常高發的并發癥,發生后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將持續發展至終末腎衰竭,危害患者生命,當前針對這類患者臨床治療主要以血液透析為主,而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患者非常容易發生低血糖等并發癥,對其預后造成不良影響,降低透析療效,因此,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降低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是確保透析治療療效的關鍵[2]。基于此,該文以2017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患者為對象,研究了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預防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于該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96例,將給予常規模式護理的48例設為A組,將給予加強護理干預的48例設為B組,A組患者中共有男25例,女23例,年齡介于44~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9±5.24)歲;B組患者中共有男27例,女21例,年齡介于45~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54±6.18)歲;該次所有入選患者均經臨床確診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所有患者均已排除了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排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者,患有惡性腫瘤疾病者;患有急性、慢性嚴重腎炎者;患有嚴重心力衰竭、高血壓疾病者;該研究由該院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簽字認可;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下一步對比研究。
1.2? 方法
A組患者于血液透析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嚴密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定時檢測血糖頻率,嚴密觀察患者各項臨床癥狀,一旦發現有面色蒼白、神志恍惚等癥狀發生,馬上停止超濾,并對血流速度進行調整,速度維持在160~180 mL/min為宜。B組患者在A組的基礎上再給予加強護理干預,具體為:①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把糖尿病腎病相關的知識手冊發放到患者或家屬手中,并向其詳細介紹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危害、糖尿病腎病及低血糖等相關知識,并向患者講解血透治療的目的、低血糖的常見癥狀以及對應的護理措施等;告知患者引發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機制、癥狀及正確的監測方式,增強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度,充分認識到嚴格遵醫囑治療、用藥以及護理的重要性,向患者重點講解患者私自更改藥物用量、用法的危害,全面提高患者對于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②加強心理護理,與患者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應該積極主動的和患者溝通交流,深入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針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給予對應的心理疏導,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以耐心的態度給予解答,并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對于疾病康復的信心,提高其對于治療的依從性。③加強飲食和用藥指導干預;提醒患者于透析當日清晨停用短效混合胰島素,改為早餐或是午餐之前降低胰島素使用量或注射短效胰島素,三餐配制比例為早餐2:5,中餐1:5以及晚餐2:5,提醒患者在透析之前1 h用餐,透析結束后,可以讓患者食用蛋糕或者酸奶;并教會患者在飲食中對鹽與水進行正確控制的方法,盡量降低水與鹽的攝入量;尤其注意不行進食高磷和高鉀類食物;每日的蛋白質攝入量保持在0.69 g/kg,多吃低蛋白質的食物,確保機體取得足夠能量。④加強監測患者的體征指數變化,在接受透析時,護理人員應該其體征指數進行嚴密觀測,定時進行血糖測量,如果患者出現血糖指數下降,可讓患者食用少量點心或是糖果;如果患者的低血糖癥狀較重,馬上取濃度為50%葡萄糖25 g進行靜脈注射,緩解低血糖癥狀。
1.3? 指標觀察
調查兩組患者對于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標準為:干預后,患者的生活方式非常良好,所有治療、用藥均嚴遵醫囑進行,自我監測能力較強,飲食完全依從護理人員的制定方案實施為完全依從;干預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明顯改善,基本能夠遵照醫囑服藥,自我監測能力一般,飲食結構基本合理為基本依從;干預后,患者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不依從。(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例數/總病例數=總依從率。
監測記錄兩組患者血透1、2、3及4 h內低血糖發生率。并借用該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定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護理滿意度,最高分為100分,達到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滿意,60~89分表示滿意,低于60分則表示不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病例數=總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將該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錄入到SPSS 22.0統計學軟件中,并對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代表,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干預后,B組患者的護理依從率為95.83%,A組為79.16%,B組患者對于護理的依從性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低血糖發生率
干預后,B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為4.16%,A組為22.91%,對比結果,B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干預后,B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7.91%明顯高于A組的77.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血液透析主要是通過透析儀器把患者機體內部血液引流至體外,再通過彌散、吸附、對流以及超濾等流程進行物質交換,以此將其機體內部的代謝廢物排除,使機體的酸堿與水電解質保持平衡,同時排出體內多余的水分,最后再將已經得到凈化的血液輸送回患者機體內,這種治療方式可有效拯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葡萄糖是一種小分子物質,會經由透析膜滲進透析液當中,致使患者機體內的葡萄糖大量流失,發生低血糖癥,出現心悸、出汗以及視力模糊等臨床癥狀,不僅會影響到透析治療效果,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相關研究顯示[4],加強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透治療中可以預防低血糖癥的發生,通過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于疾病和治療方案的認知度,提高患者對于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通過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構建良好的護患者關系,讓患者以穩定、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與護理;通過飲食指導,對患者的糖分攝入進行嚴格控制,確保患者攝入微量元素的均衡性,且讓患者構建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通過用藥指導,讓患者充分認知嚴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每日按時、按量用藥,確保藥物服用的有效性[5-6]。該次研究顯示,干預后,B組患者的依從性明顯高于A組;B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低血糖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且B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A組,表明加強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治療糖尿病腎病患者低血糖癥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護理的依從性和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玉情.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1):112-113.
[2]? 程建萍,陳麗斐,譚素分,等.糖尿病腎病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和護理措施[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8,35(4):15-17.
[3]? 崔永芹.糖尿病腎病終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的改變及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0):127-128.
[4]? 鄔希.糖尿病腎病終末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日血糖的改變及護理效果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2):53,55.
[5]? 郝偉英,孫潔,遲桂花.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中預防低血糖的護理配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84-85.
[6]? 黃萍珊,張晶晶,陳英,等.觀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衰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6):115-116.
(收稿日期:2019-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