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英 王君麗
摘 要:本文論述了高學歷青年教師對于高職院校的重要性、高校教師的價值觀及其外化表現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從高學歷青年教師價值觀的外化表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與及其對社會、學校及學生的影響,并提出高學歷青年教師價值觀內化的對策。
關鍵詞:價值觀;高學歷教師;高職院校
學歷的高低是相對而言的,高學歷與低學歷,是在有既定的對象進行比較而得出的結論。對高職院校而言,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可以稱其為高學歷教師。高學歷青年教師是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能力與科研水平及創新能的寶貴資源,他們的質量決定著高校的整體發展水平,是衡量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高校教師有著怎樣的價值觀,價值觀的外化表現為他的職業道德與專業素養,這些直接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對大學生和其他教師有看重要的影響。
一、當前高職院校高學歷青年教師價值觀的外化表現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國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今社會,一些不良媒體報導的諸如一些明星拍戲日賺斗金、為富豪生子分得多少多少家產,成為人生贏家等等,這些新聞報道的導向作用影響著社會生產與生活,使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滋生與盛行,這些必定或多或少的影響著象牙塔里的高學歷的青年教師。這些價值觀在刺激個人消費欲望的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努力工作、追求成就的動機,這種激勵作用不僅可以改善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進一步促進了整體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但是,這些價值觀也帶來了消極影響,急功近利,人心浮躁,不愿潛心做研究,坐享其成,學術造假等現象隨之產生。下面就這些現象逐一分析。
1.校外兼職現象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高職院校40 歲以下(含 40 歲在內)的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62.78%。處于高職院校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他們工作中承擔著教學、科研的重任,生活中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市場經濟條件下,受物價上漲與消費攀比的影響,那些高學歷青年教師,面對婚姻等現實問題不堪重負,導致其在學校擔任著教學的同時,在校外還從事著兼職活動。這種現象從利弊兩方面來看,利的一面是,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兼職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校本身帶來新的教學理念、科研創造與管理方法,為學校帶來些新鮮血液,兼職給學校與其他高校或公司創造了交流學習的機會,彼此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教師本人在兼職過程中,不同院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情與不同的層次,教師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策略,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豐富了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執教經歷 。弊的一面是,對于教師個人而言,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教師在社會兼職中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教師在自己本校教學和科研,造成本職工作的疏忽與倦怠。對于其它教師而言,在高學歷教師長期的兼職過程中,勢必會受其影響,教師在兼職過程中的經濟收入的增加,也會大大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導致拜金主義的產生。對于學校而言,教師在兼職過程中,有時難免會與本職工作發生時間沖突,從而會有教師請假或缺席等情況的發生,無形中增大了學校對教師的管理難度。高職院校教師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應立足于教書育人工作,實現提高全體人民素質的光榮任務。
2.學術不端現象
青年教師在年齡、心理上與大學生相近,思想活躍,容易在言行、觀點、人格等方面給大學生形成榜樣,高學歷青年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而如今,社會上,人心浮躁,論文抄襲,剽竊現象屢見不鮮,以至于一些人認為教師職稱壓力與科研壓力大,剽竊行為可以理解。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性技術人才的場所,同時也是研究學問并孕育科技與學術的文化場所,這決定了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是個科研工作者。科研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秀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人們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乃至科學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學問的本身,跟他來往之后,科學的本來面目才將得以呈現。通過他的循循善誘,在學生心中才可引發同樣的動機。只有自己從事研究的人才有東西教別人,而一般教書匠只能傳授僵硬的東西。”教師科研的態度重在求實和嚴謹,社會上下應形成合力,堅持抵制和反對學術造假行為。
3.職業道德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給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發展和更新的同時,也為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有些教師模糊了職業道德意識,動搖了教師職業的道德信念,損害了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如“錢是萬能的”思想,使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準出現了明顯的倒退,使高學歷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大大減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教師在對中國傳統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認同度,使高學歷教師的理想信念逐漸淡漠,社會責任感降低,還會使一些教師急功近利,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取利益,使高校這片凈土不再純凈。
在“學習強國”的平臺上,我們看到,那些被授予“時代楷模”的個人與先進群體,如:張富清、杜富國、黃文秀等,他們詮釋了黨員的忠誠和奉獻,他們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精神,他們是新時代的英雄,他們每一個人都活成了一束光,這光既有亮度,又有溫度,指引了人們前進的方向。我國的杰出科學家,從錢學森到屠呦呦,再到鐘揚、黃大年,這些杰出的科學家身上總有一種極為相似的精神氣場,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他們追求直理、嚴謹治學;他們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們集智攻關、團結協作;他們將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鐫刻在大地上,鑄就中國科技創新的豐碑。從這些時代楷模身上,我們學習到:每一位高校的教師要做“大先生”,別只是做個“教書匠”,傳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師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要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做塑造學生品行、品格、品位的“大先生”。每位高職院校教師明確自己的職責,從自身做起,加強個人修養,提高業務素質與工作能力,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帶動整個高職院校高學歷教師這個群體,熱愛祖國,關心國內外大事;熱愛教育事業,關心學校發展。
二、提升高學歷青年教師價值觀內化的對策
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評價等都發生了變化。高學歷青年教師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思維敏捷、思想活躍、觀念開放、獵奇心強,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對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有重要的影響,學生這個階段有觀察力、有判斷力,可塑性強,所以需要高校教師的指引,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道路。一個稱職的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思想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所以高校教師要重視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教師要培養自己的責任心,提升自己的教師思想品德,是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所以說,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勢在必行。
1.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一是借助現代教育手段,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增強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二是多與青年教師促膝談心,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憂、所盼,了解其思想動態;經常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參與他們的生日、婚禮等慶賀活動,并主動看望生病的青年教師,增加感情投入。努力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三是培養高學歷青年教師的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四是針對青年教師收入偏低、生活壓力太大等實際問題,在住房補貼、福利待遇等方面給予必要的照顧,使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2.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首先是對剛引進的高學歷青年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學業務等崗前培訓,并選派德才兼備的老教師與他們開展師徒結對活動,讓他們站穩講臺,提高教學水平。其次是將思想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之中,對優秀青年教師給予精神和物質鼓勵,并提供發展機會,讓他們感到有奔頭。再次是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教學態度、教書育人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評價,并作為評優評職稱的重要依據,引導青年教師全面成長。
3.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除了組織青年教師聽講座、看視頻,還要組織他們到革命老區、教育基地等接受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從中華民族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發展中提升道德修養,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幫助他們增強教師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開展青年教師沙龍、青年教師校際聯誼等活動,讓青年教師融入集體、熱愛集體,讓其學思并用,與時俱進。在道德認知、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樹立自身道德意志的塑造上,自我反省,自我批判,針對自己日常不良好的習慣進行改正,改善不良習慣,使自己的道德修養達到另一層次的提升,不斷的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的更遠。
小結
高職院校的高學歷青年教師只有對自己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創新,才能與時俱進,才能使自己的業務學習能力得到提升,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不僅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政治領域上的知識,這樣對自身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在教書育 人的過程中,讓學生在通過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提升學習能力,還要從中學會怎么做人,指引學生走向正確的光明道路,擁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新時代的高職院校的高學歷的青年教師,應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已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培養新一代的先進人才。
[參考文獻]
[1] 何玲玲.大理大學高學歷教師職業道德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D] 大理大學.2017
[2] 李原. 青年在職者的物質主義價值觀及其影響 [J] 青年研究.2014,6(39-45)
[3] 鞠星.青年主觀幸福感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D]揚州大學.2012
[4] 張淑婷.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價值觀、專業情感和工作責任心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7
基金項目: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課題“高職院校高學歷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問題研究——以藝術設計學院為例”基金資助項目(課題編號:DJSZ17103)
(作者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