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曉平
[摘要] 目的 探討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ICU壓瘡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82例ICU壓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模式護理進行干預,研究組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壓瘡發生率、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壓瘡總發生率為4.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評分差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升高,且研究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ICU壓瘡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更佳,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且能降低壓瘡發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 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ICU;壓瘡;生活質量;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b)-0064-03
由于ICU患者病情重,存在營養不良、體力較弱和血液循環不暢,往往會發生壓瘡,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生重要的影響[1]。因此積極地預防壓瘡不僅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也是評價護理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2]。而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護理方式,但是關于其在壓瘡患者護理的研究較少。鑒于此,該文為了探討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ICU壓瘡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選取82例ICU壓瘡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82例ICU壓瘡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18~75歲,平均年齡(56.63±12.72)歲。觀察組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56.86±12.84)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該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的認證。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者;②具有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者。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支持性心理護理和一般健康教育護理等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給予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包括:①成立ICU壓瘡質量管理小組,由護理部質量主任任組長,相關科室護士長、造口師、護理人員組成小組主要成員,各挑選1名骨干護士作為管理員便于聯絡,小組成員負責收集壓瘡風險評估報告和患者病情數據,檢查和監督各科室壓瘡護理工作的落實程度。②及時上報高危壓瘡、難免壓瘡患者數量,并分析每一例患者的發病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進行監督和修改壓瘡質量管理制度、流程。③利用壓瘡危險評估量表對患者進行實時評估,若壓瘡患者病情加重則由壓瘡管理小組會診、評估,小組成員共同制定會診意見和優化方案,監控病情進展。④對于入院壓瘡患者,由責任護士觀察記錄患者壓瘡情況,評估壓瘡等級,填寫壓瘡報告并進行網絡上報管理小組,監測患者皮膚變化,評估治療效果。對于高危壓瘡患者由科護士長進行動態管理,檢查護理落實情況,修改壓瘡質量管理制度和流程,實時跟蹤壓瘡患者恢復情況。⑤定期組織全院護士進行關于壓瘡知識、壓瘡風險評估、預防等培訓,以考試的形式對培訓后的效果進行打分;編寫壓瘡護理手冊,制定常見疾病壓瘡護理規范。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質量與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質量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分析,問卷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文書記錄、病房環境、安全、護患溝通共5個方面,每個方面5分,總分25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采用自擬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問卷,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②壓瘡發生率:對護理后的壓瘡發生率分4個等級進行判定,1級:皮膚完整,有發紅現象;2級:表皮部分受損,出現疼痛、破皮現象;3級:表皮和真皮受損,發生組織壞死、滲液;4級:皮膚大面積受損,有壞死組織、滲液、骨頭暴露。
③生活質量[3]:采用SF-12生活質量評價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分析,總共5項,每項5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用[n(%)]表示計數資料并行χ2檢驗,用(x±s)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和滿意度比較分析
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壓瘡發生率比較分析
研究組的壓瘡總發生率為4.8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分析
護理前,兩組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均升高,且研究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壓瘡是由于機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到壓力作用,引起缺血、缺氧和營養不良導致組織潰爛并壞死[4]。由于ICU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長期臥床,極易引起壓瘡發生,不僅給護理造成困難,且影響患者康復,甚至威脅生命安全[5]。故加強ICU患者的護理,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全新的護理方式,但目前關于其在ICU壓瘡護理中的應用研究較少。
鑒于此,該文為了進一步探討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ICU壓瘡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選取82例ICU壓瘡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護理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患者,壓瘡總發生率為4.88%,明顯低于常規護理患者的21.9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情感功能、生理職能評分相近;護理后,均升高,且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護理患者的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患者。這主要是由于:①有效評估:及時對入院壓瘡患者進行評估,篩選出高危壓瘡患者;采用移動護士工作站,由責任護士隨時對壓瘡患者的皮膚和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動態監測并實施護理,并錄入系統,自動保存,為壓瘡患者病情評估和動態評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為早預防和早治療提供保障。實行三級管理模式監控,不僅加強臨床護士的責任意識,且壓瘡護理能力得到提高,有效預防壓瘡發生。②應用網絡監控系統對壓瘡進行管理,具有可靠、有效、快速的優勢,隨時監測患者病情及其變化,動態評估壓瘡護理措施,對存在的問題可及時進行修正,為壓瘡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規范化護理管理模式在ICU壓瘡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更佳,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且能降低壓瘡發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維健,曲華.手術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報,2017,24(3):14-18.
[2] ?賈玉玲,馬紅梅,吳佼佼,等.家庭參與式護理模式在護理領域的應用現狀[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3):163-167.
[3] ?韋燕萍,劉柳芳,莫乙瑜,等.枯礬烏賊骨散在老年住院病人Ⅲ期壓瘡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7,31(12):1485-1487.
[4] ?蔣家翔,苗秀欣,王丹丹,等.集束化護理在我國老年患者壓瘡護理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 23(30):3831.
[5] ?王曉麗,王運平,鄒雯妃,等.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在壓瘡高危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2):937-941.
(收稿日期: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