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鷹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然而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只對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教學引起重視,而沒有認真研究低年級的寫話教學,只是套用中高年級習作標準要求學生,讓學生使用他們這個年齡階段知識水平所理解不了的書面詞語進行寫話訓練,導致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對寫話喪失興趣。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寫話;策略
低段小學生囿于年齡、知識水平和認知,所能夠認識和書寫的文字十分有限,而且這些文字也多半是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口語中也能夠用到的,要讓學生進行中高年級內容更為復雜、文字要求更高、篇幅要求更長的習作練習是不可能的。然而,小學低段學生又正值語文學科素養的基礎形成時期,如果不對學生進行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學生在這一時期沒有進行初步的筆頭表達,無法很好地邁出將口頭語言轉換成紙上文字這一步,恐怕將很難適應中高年級的習作訓練。
一 小學低段語文寫話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詞句積累和說話訓練上,而在進入中高段語文教學后,則把重點放在篇章教學和作文訓練上。這樣一種教學安排看上去合情合理:小學低段積累字詞、練習說話,等到了中高年級,自然就能夠用積累起來的字詞寫下想說的話。但實際上這樣做完全是將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中的“寫”這一能力當成其他幾種能力的附屬,認為這一能力在前期不需要刻意去培養,而是隨著語言能力提高和思維能力長進,自然能夠形成。這種對學生寫話訓練的忽略容易導致小學生在進入中高年級后,出現基礎不牢、寫作無從下筆的情況,更嚴重的會引發畏懼心理。
與此相反、但同樣會影響到學生以后習作學習的一種現狀是:教師將低段寫話完全看成中高段習作的過渡,因此將中高段習作的標準和要求遷移到了低段寫話教學中,比如一味要求學生在寫話時抓住細節、從具體出發,要求學生寫出來的話中,句與句之間要連貫。這種做法完全忽視了這一點: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目標并不是完全指向中高段習作教學的,而是指向這一階段小學生的文字表達需求和能力的,因此有其特殊性和階段要求。
由此看來,教師應該轉變觀念,重視小學低段寫話練習,同時也應該從小學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開展適合這一年齡段學生的寫話教學活動。
二 小學低段語文寫話教學策略
(一)多閱讀、勤模仿
寫話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寫話要求從易到難,語言積累從少到多??傊?,學生需要結合聽說讀練習,輸入大量的語言材料,只有如此,才能鍛煉語言直覺,有效進行寫話訓練。
由于閱讀是文字的輸入,而寫話是文字的輸出,所以閱讀與寫話的聯系最為緊密,兩者相互貫通,閱讀能力和寫話能力能夠相互遷移。因此,閱讀便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絕好方式。拿筆者來說,除了課堂上的課文閱讀以外,筆者還給學生布置了很多閱讀作業,讓學生閱讀經典童話、繪本。童話故事性強,能夠吸引學生一直看下去;繪本圖文并茂,容易為學生所理解。
為了加強閱讀效果,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模仿寫話練習。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仿”不能一上來就從段和章節入手,而應該從易到難,讓學生從模仿詞匯使用、句式出發。以《小公雞和小鴨子》這一課為例,筆者想要教學生寫“誰在干什么”這一句型,于是首先讓學生自由閱讀課文。等這一步驟完成后,筆者從中列出了幾個例句“小公雞找到了許多蟲子”“小鴨子捉不到蟲子”“小公雞看見了”等,帶領學生先朗讀了這些句子,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相似之處。然后,筆者又分別去掉了一些句子的“頭”和“尾”,要求學生仿照例句進行填空:“爸爸___”“姐姐___”“___在操場跑步”“___一邊做飯一邊哼歌”。通過這種模仿練習,學生可以理解“誰在干什么”這一句型,并按照這個句子結構造句。
(二)多觀察、勤記錄
寫話有一個很大的難點,那就是“寫什么”這一問題。對于低段學生來說,雖然寫話的具體內容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只需把想說的寫下來就行。但是,寫話乃至以后學生所進行的習作訓練無疑都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哪些生活素材承載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需要被選擇成為寫話練習中呈現的對象,這一點涉及學生寫話觀察能力,這種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后天培養起來的綜合性能力,需要調動學生的感官、口頭表達和文字駕馭能力。
教師可以從直觀的觀察材料入手,引起學生興趣,逐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布置記錄任務出發,使學生在生活中繼續觀察,培養觀察習慣,鍛煉學生寫話能力。比如,筆者曾經帶了一個造型奇特的花瓶進課堂。筆者將花瓶擺在講臺上,讓學生自由觀察花瓶。學生一下子被花瓶的奇特形狀吸引住了,嘰嘰喳喳地與伙伴討論起來。筆者趁氛圍正濃,讓學生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又讓學生在課后尋找同這個花瓶一樣奇特的東西進行觀察,并寫成觀察日記。
參考文獻:
[1]武長榮.小學低段語文寫話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270.
[2]付華偉.小學低段寫話教學優化策略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