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遠
摘 要:數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并加強多學科的聯系,把握好數學的深度、寬度,讓數學課堂充滿溫度,真正成為一把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
關鍵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合作學習;實踐;多學科結合
一 小學數學課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活動,還是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小學數學課堂是在為學生未來數學學科的學習、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及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所必須的能力。在多年的解決問題教學中,我一直提倡利用反向思維來培養邏輯思維,我常對學生說:在遇到問題時我們首先應弄清楚最終要解決什么問題,再返回到條件中分析、篩選、理清楚步驟,一步一步來解決問題。
(二)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獨特而新穎的思維活動。只有具有較強的、較嚴密的邏輯思維,才有可能發展我們的創新思維。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引導
隨著現代居住環境、獨生子女等因素的影響,現在的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很弱,所以,在課堂中對孩子的合作能力進行引導是不可或缺的。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探究,是一個學生們以前沒有接觸的知識點,它的推算過程存在一定的困難,要突破這一個知識的難點、重點,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采用教師講解、提問的方式,教學會進入瓶頸,陷入僵局,如果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可以降低問題難度、把握重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競爭意識(小組間的競爭)、合作意識,增強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合作學習的方式并不是對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都適合,對于一些難度并不大的知識點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孩子思考的習慣;合作學習的引導要關注到分工的明確性,人人參與、人人有任務,有整體意識,真正發揮它的實效性。
三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綜合與實踐的結合
實踐是一種探索精神,綜合與實踐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都是有益處的,特別是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流意識、創新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在進行公頃、平方千米的教學時,我覺的最適合的就是綜合與實踐的探究方式:1.呈現出公頃、平方千米的概念;
2.讓學生在已掌握面積大小的基礎上,用適合自己的方式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3.到操場實地感受1公頃的大小:首先用手拉手的方式圍成邊長10米的正方形(面積100平方米),其次,以這個正方形的面積估計、目測出1公頃的大小,最后,用卷尺測量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直觀感受1公頃的大小(我校的校園面積大概就是1公頃);4.根據1公頃的大小抽象出1平方千米的大小(遠眺感受);5.課后查詢縣城的占地面積、我省的占地面積、我國的陸地面積;6.第二次課繼續目測縣城的面積(8平方千米左右),通過地圖感受祖國的幅員遼闊,說一說自己旅游過的知名景區的占地面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有了直觀的感受,在頭腦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
四 以小學數學課堂為出發點,加強多學科的聯系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曾被柏拉圖視作人類文化的最高理想。我們只需回顧一下物理、天文、測量學、電信、醫學,它們都離不開數學,但是這還不是全部,數學也總是與音樂、文學、建筑、藝術、哲學相聯系,正如日本雕塑家潮惠三所說:“數學是宇宙語言。”
讓孩子們對于數的產生、各種計算工具進行認識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們在數走過的路,在不同時期人類發明的計算工具及其發展歷史中了解祖先們的智慧、探索和努力;生活中、物體中、幾何圖形中的對稱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在給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由遠到近的順序排序時孩子們很多都表現出對天文的濃厚興趣,有的學生課后談了自己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天文學家,還自己查閱資料主動向同學們介紹有關知識;在圓面積的探索中,祖沖之對于圓周率的精密計算讓孩子們深深折服,激發了深入探索數學的欲望;數學教師們可以很好地抓住數學課堂這一載體,讓德育潤化于無形之中,只要你是一位熱愛數學的老師、熱愛學生的老師,一切大有可為、一切皆有可能。
教師就是要把人文關懷注入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成為德育教育的載體,讓數學課堂充滿溫度,不斷增加數學課堂的深度、寬度、維度,讓數學課堂成為一把開啟心智的鑰匙。小學數學課應是種子課,體現出生長的力量!新課程下的數學課怎么上?就是滴灌生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