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嬋君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我國經濟建設保持著持續穩定增長的態勢。杠桿杠桿是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如何規避財務杠桿可能造成的財務風險是合理運用財務杠桿為企業服務的基本前提。本文分析了杠桿與杠桿風險的關系,探討了防范杠桿戰略運用方面的措施。
【關鍵詞】杠桿原理;杠桿問題;解決措施;戰略應用
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用杠桿作用籌資進行負債經營經營已經變成大多數企業的主要發展途徑。而企業在運用負債方式籌資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大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被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體現了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債權資本的作用,而由于實際操作中財務杠桿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獲取財務杠桿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財務風險。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想爭取到良好的效益,必須客觀分析杠桿對企業的影響。
一、杠桿原理定義
(一)經營杠桿的定義、系數
經營杠桿是指固定經營成本對息稅前利潤的影響。相對于固定成本低且變動成本高的企業來說,固定成本高且變動成本低的企業,其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較大,即經營杠桿作用較大。這是因為固定成本不隨業務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業務量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單位業務量所負擔的固定成本會相應減少,從而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
經營杠桿的作用程度,通常用經營杠桿系數來表示,它是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與產銷量變動率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經營杠桿系數(DOL)[ZK(]=(△EBIT/EBIT)/(△S/S)
=(△EBIT/EBIT)/(△Q/Q)[ZK)]
公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的變動額;EBIT為基期息稅前利潤;△S為銷售收入的變動額;S為基期的銷售收入;△Q為產銷量的變動數;Q為基期產銷量。
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銷售額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銷售額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二)財務杠桿的定義、系數
財務杠桿也稱融資杠桿或資本杠桿,是指資本結構中長期負債的運用對每股收益的影響。企業的融資來源不外乎兩種:債務資金與權益資金。不論企業營業利潤為多少,債務的利息、融資租賃的租金和優先股的股息通常都是固定不變的。這種由于固定性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稱為財務杠桿效應。
財務杠桿效應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表示,它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變動率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
財務杠桿系數(DFL)=(△EPS/EPS)/(△EBIT/EBIT)
△EPS為普通股每股收益的變動額;△EPS為基期每股收益
實際工作中,可以簡化為DFL=(△EBIT/EBIT-I-(d/1-T))
式中,I為債務利息;d為優先股股息;T為所得稅稅率
如果企業沒有發行優先股,其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DFL=(△EBIT/EBIT-I)
在資本結構不變的前提下,息稅前利潤值越大,財務杠桿系數的值就越小。在資本總額、息稅前利潤相同的條件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風險越大。
(三)復合杠桿的定義、系數
復合杠桿又稱總杠桿,是由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共同作用形成的總杠桿。如前面所說的,由于存在固定的經營成本,產生經營杠桿作用,使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幅度大于產銷業務量的變動幅度;同樣由于存在固定性財務費用,產生財務杠桿效應,使企業每股收益的變動率大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如果兩種杠桿共同起作用,那么產銷業務量稍有變動,每股收益就會發生更大的變動。這中由于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共同存在而導致的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杠桿效應,稱為復合杠桿效應。
復合杠桿效應的大小用復合杠桿系數(DCL)來衡量,它是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的乘積,是指每股收益變動率與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DCL=(△EPS/EPS)/(△S/S)=(△EPS/EPS)/(△Q/Q)
或DCL=DOL*DFL=(M/EBIT-I)
凡是影響經營杠桿系數和財務杠桿系數的因素都會影響復合杠桿系數,而且影響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我國企業在應用財務杠桿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財務杠桿水平偏高或偏低
我國對財務杠桿的應用研究起步較晚,所以有很多企業沒有重視財務杠桿在企業中的應用,使其財務杠桿水平偏高或偏低。例如工業類企業,其財務杠桿平均水平較其他行業偏低,有部分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為1,說明這些負債融資為零,不能發揮財務杠桿效應;而綜合類、商業類的企業財務杠桿水平相對于其他行業較高,其中財務杠桿水平偏高的企業占很大一部分,這類企業處于經營高風險區,財務風險較大。
(二)財務杠桿發揮負效應的企業逐年增多
我國目前仍有一部分企業的財務杠桿效應處于不合理狀態,而且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加。這些企業是由于舉債的過多或過少引起的,如:在企業經營狀況好的情況下沒有通過舉債去獲得財務杠桿利益;在企業經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大量的舉債,無視使用債務資本的風險,這都是不合理的利用財務杠桿。
三、企業財務杠桿問題解決措施
(一)充分考慮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因素
企業想要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需充分考慮所處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如果未來企業所在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發展有利,企業應抓住時機,適當增加負債比例,獲取杠桿效益。如果預測未來外部環境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應當適當縮減負債比例,以減少企業的財務。
(二)提高盈利能力
企業的息稅前利潤指標能夠很好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應當想法設法提高企業的息稅前利潤。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越大,財務杠桿越能發揮它的正效應,降低財務風險,給股東帶來更多的每股收益。影響企業息稅前利潤的因素主要有:產品銷售量、產品單品、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企業應當盡力做好產品策劃、市場營銷、渠道推廣等措施,以提高企業產品的銷量,同時盡可能降低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企業的息稅前利潤水平,總之,企業應從當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優勢作用,利用財務杠桿這把“雙刃劍”的正效應。
(三)做好財務預測分析
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而雙刃劍的作用與企業未來的盈利情況精密相關。有些企業在盈利水平較高的時候縮減負債比例,忽視了對財務杠桿正效應的利用;還有一些企業在經營狀況較差時候,增加負債規模,并從認識到財務杠桿負作用,加劇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做好自身的財務預測分析至關重要,未來在企業盈利狀況好的情況下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正效應,給股東那帶來更多的收益,增加企業價值;預測未來盈利狀況不好的情況下,盡量規避財務杠桿的負效應,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財務杠桿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息稅前利潤,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越大,越能很好地發揮財務杠桿的正效應。
(四)做好籌資收益分析
資本的使用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稱之為資本成本,企業的資本成本主要包括用資費和籌資費。籌資費是指企業在資本籌措過程中為獲取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如借款手續費和證券發行費等,它通常是在籌措資金時一次性支付。用資費是指企業在資本使用過程中因占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這是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企業在進行負債融資時,應做好籌資收益分析,如果投資報酬率高于債務資本成本,則這項債務融資可以產生正的杠桿收益;反之,如果投資報酬率低于債務資金成本,這項債務融資不僅不能給企業帶來正的杠桿收益,反之會增加財務風險。
四、杠桿原理在企業不用發展階段財務戰略選擇中的應用
(一)杠桿原理對企業初級財務戰略選擇的影響
企業在初期的經營風險都是最大的。因為,在初創期,企業無法與之新產品是否能成功產出,即使能夠產出,也不知道能否被潛在客戶所接受。如果能被接受,也難以確定產品能夠占到的市場份額,為了保持企業總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較高的經營風險就需要較低的財務風險來配合。也就是說,為了保持復合杠桿系數不變,較高的經營杠桿系數就要輔之較低的財務杠桿系數。因此,在這個時候,必須采用穩健性的財務戰略。
(二)杠桿原理對企業擴張財務戰略選擇的影響
企業進入擴張期,需要完成的事情還很多。如何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如何擴大市場占有率等,這些都需要公司相當大的投資。因此,在這個階段企業的經營風險依然很大。根據復合杠桿原理,企業依然應當采用穩健的財務戰略,才能使企業的總風險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三)杠桿原理讀企業穩定期的財務戰略的影響
企業步入穩定期,銷售量穩步增長,利潤高而且穩定。由于競爭激烈,超額利潤逐步減少,競爭轉向成本效率,追加投資的需求不大,可利用融資機會多,投資收益率較高,賬面利潤大,財務杠桿效應明顯。在這個階段,經營風險下降,由于復合杠桿原理,可以采用較為激進的財務戰略。以技術改進與資產更新為主的投資戰略,高支付率的股利策略等,以獲取財務杠桿帶來的超額利潤。
杠桿原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杠桿原理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如果使用好杠桿原理,可以為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反之,則將為企業帶來風險,輕則使企業蒙受損失,重則導致企業倒閉。所以,使用杠桿原理的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其作用,充分利用杠桿收益,防范杠桿風險,促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薛波.財務杠桿原理在企業中的應用[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2]楊景曉.財務杠桿原理簡述[J].魅力中國,2011(20).
[3]孫曉謙.財務杠桿原理[J].內蒙古統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