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特殊教育學校,貴州 畢節 551600)
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不論是普通學校還是在培智教育學校當中都是如此。培智學校由于學生自身的情況,所以在教學當中更多的是為了培養起學生自身的個人價值,使學生也能夠在社會當中取得成就。因此我國不斷的加大對于培智學校學生的教育力度,提倡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教學方法創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性發展。而在培智教育的美術學科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培養自身的審美藝術意識,還能夠激發并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加強學生的思維成長。情景趣味化能夠使培智學生在更加輕松娛樂的氛圍當中接受美術知識的教學與熏陶。具體的教學策略有如下幾點:
培智學生與正常學生在先天上便有所缺陷,這就使得在培智教育當中需要更加注重于學生教學條件的創造,以適應學生的各種需求。而且,由于培智學生從小便沒有接觸過正常的教育,所以更應該在教學條件之上進行改良,以滿足于學生的需求。
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在普通學校的教學當中已經十分成熟了,但在培智學校當中應用的不是很多。因此,首先應該樹立起教師的正確使用觀念,使得多媒體能夠在教學當中積極被使用。之后教師在設計教學當中,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一些學生能夠明白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編寫。其實在美術課程當中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媒體能夠幫助培智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且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同時多媒體的形式能夠讓學生更
加直觀的明白教師的意識,使得師生之間的交流更上一步。同時,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新鮮感和熱情。這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達不到的,只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才可以達到那樣的效果。根據教學課程的知識點,新穎性和趣味性出發,經過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內容使培智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產生一種新鮮感,從而使培智學生把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接受知識。這樣在多媒體教學下就可以使培智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美術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手語交流能力,還要善于運用美學原理。教師要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美術活動作為根本,通過手語來為學生灌輸美學原理和美學常識。教師無論是在講解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還是布置和講評美術作業的過程中,都要注重為學生灌輸美學原理,將美學原理以及美學常識化整為零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之中。目的在于促使培智學生通過美術課堂獲得知識,不僅學會一定的美術技法,還能掌握美術原理,獲得美學知識。進而為培智學生形成積極審美觀和健康人生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美術教學中適當地給培智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尤其是愛聽故事的低年級培智學生,不僅可以吸引培智學生的注意力,并會使培智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愛因斯坦雖然不是個畫家,但他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力與創造力之間其實只隔了一張紙般的距離,學生通過自身的想象力,有了思想的指引,并在思想的引領之下進行實踐活動,也就增強了自身的創造力,因此教師應該從多個方面來鍛煉學生的思維活動,加強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生活實踐是理論的來源,所以在生活當中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供給學生進行學習應用。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建設起輕松愉快的生活化情境,從而使學生在生活實踐當中,更好的體會藝術的美意識。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在聽說方面的障礙,使得學生通過眼睛與身體進行世界萬物的觀察與體會,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教師在教學當中將這些點滴提取出來,使得學生有了熟悉感,便會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從而使學生的美術知識與美意識更快的發展。進一步還可以培養起學生的生活美術價值觀,使學生能夠獨立的進行思考感知、主動參與到集體生活中來,使得學生能夠在未來更好的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當中。這都需要在當前的生活當中慢慢培養學生。如在一年級《找找三角形》一課時,教師讓培智學生找找教室和生活中的三角形物體,它們都能做些什么。培智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這樣在培智學生發言后進行貼畫創作,效果很好,由此可見,在美術課創設生活情景,可以使培智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審美情趣會得到發展,還可以培養培智學生的創造力。
培智學生雖然較之正常的學生有所差別,但是在受教育上應該擁有同等的待遇,甚至是更高的待遇,在美術課堂之上,教師應該積極的滿足于學生的各種要求,建設起良好的教學氛圍、條件,架設生活化情境,運用現代化的事物,并加入多種活動的形式,以培養培智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新力,為培智學生的未來開辟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