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莉
(河北省曲陽縣羊平鎮中村小學,河北 曲陽 073100)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們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學生學習起來往往無法提起學習興趣,很容易對數學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給教學老師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和困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就成了學生能否學好數學,能否教好數學的關鍵。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教學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利用外部的事物給孩子以刺激,引起孩子心理上的興趣或困惑,目的是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智力達到最佳激活狀態,吸引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它是聯系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紐帶,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橋梁,能引起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強調數學教學應以“問題情境— — 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這根主線逐步展開。教學情境的創設既是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教師應創設恰當的教學情景來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想方設法創設問題環境,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學習過程中。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別出心裁,提出新穎合理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學退位減法時,不拘泥于書中借十法,通過讓學生擺樹葉,小組討論,讓學生提出多種方法。我認為數學老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中的一個亮點,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算法多樣化,其目的是以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創新,敢于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出發點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努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新內容前我會給學生指出學習的要點并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根據要點和問題去閱讀課本,讓學生深入思考知識的內在聯系,啟發學生找出其它的解題思路。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產生情感共鳴的紐帶。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并把握課堂教學時機適時提問,根據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教學過程。
教育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和條件,并加以靈活運用,用興趣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好奇中探索,在快樂中學習,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情趣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