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毛萍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礦區第一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100)
新課程改革引入了小學核心素養培育這一理念,該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品格的并行培養,以便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背景與形勢下,展開小學數學課堂中核心素養培養的探討,一方面能夠剖析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夠為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奠定基礎,因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現代化的腳步,社會已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當然,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適切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復雜數據和圖形中發現數學規律,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轉化為直觀背景,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如在教《分數除以整數》時,結合分數的意義制作課件,通過課件演示溝通了分數除法和分數乘法的聯系,解釋了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同時得出算法。在課件的演示下,學生手腦并用,有意識地將“圖”和“式”對照起來進行分析和說理,建立圖形語言和數字語言的聯系。在課件演示中學生能很清晰地看到哪一部分表示的是4/5,哪一部分是4/5的1/2。利用幾何直觀的方式,實現“4/5÷2”到“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再到“4/5×1/2”的順利過渡,使學生形象而深刻地理解數量關系,同時也使學生養成畫圖表示數量關系的習慣,提升學生看圖、理解圖的能力。
要使數學課堂教學更具吸引力,除了利用好教材外,更應該要精心選擇可以呈現教學內容的典型例子。因此,典型例子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力水平和活動經驗,要能夠反映數學本質。教學中典型例子的選擇,圖片、情境、案例與活動等的設置,拓展內容的編寫,以及其他課程資源的利用,都應當與所安排的數學內容有密切的聯系,能更好地揭示相關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內涵,提高學生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如在設計五年級上冊《位置》教案時,選擇典型例子表示位置時,第一次用本班學生站成排的照片做引入,這樣的典型例子對教學內容的核心目標造成了負遷移,讓學生回歸到了生活中的“第幾排第幾個”的表達習慣,影響了學生對本課“第幾列第幾行”的教學目標的實現。經過探討,結合教材,我們把照片換成在操場上排隊做操的方式,讓生活中的“第幾豎第幾個”的習慣運用于本課教學中,加深了學生對“第幾列第幾行”的理解與運用,實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與教學內容的聯系,達到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學習主題、基本線索和知識結構,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實施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可見,教學離不開教材,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挖掘教材的潛力,讀懂教材,科學、整體地把握教材,抓住教材中蘊含的核心素養。
鄭毓信教授說:“好的數學情境,應該是滿足一個基本的要求:就相關內容而言,特定的設置不應該僅僅起到一個敲門磚的作用,也不僅僅有益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應該在課堂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情境的選材與呈現方式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特點,營造一種現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動態過程中主動參與學習,將學生引向數學知識的實質。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主要體現在:通過設計良好的問題,組織開放的課堂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思考、表達、交流,從而發展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探索,生成核心素養。
有效的練習能讓學生主動探知、理解、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探究學習的效率。因此,在練習設計時,要針對教學目標,依據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精心地進行設計,預設學生會碰到的問題,不斷增加教學的厚度,將學生的數學思考引入深處,最終促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拓展延伸”是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有助于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思維水平,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尊重教材、立足課堂的基礎上,加強“拓展延伸”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把知識技能運用于實踐之中,推動核心素養在生活中的落實。
總之,“核心素養”是優化課堂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這一使命促使我們腳踏實地工作,努力探索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實,不斷延伸其廣度,拓展其深度,達到科學育人的要求,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