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武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第三中學,貴州 六盤水 561601)
初中生物教學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討論教學,讓生物教學實現高效教學一種重要的手段就是教具教學,教具教學可以直觀呈現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自身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實現新課改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創新教學目的,因此教具成為生物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關于生物教學教具的創新接下來總結幾點:
目前生物教具從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點是多數學校的資金條件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配備完整地教學教具;第二點教學教具不能完全滿足教師的教學要求,不完全符合教師對生物教學的教學設計;第三點是教具屬于易耗品,一次使用后基本就不會再被利用,因此動手創新制作教學教具是改變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
如今的生物教具有很多種可供教師使用,但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教具過于簡單和想要呈現的實際內容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學生看不明白,理解不了教師想要傳達的知識。另外隨著生物教學課本的改革,很多教具已經不適用于新的教學內容甚至是根本沒有可用的教學教具,所以動手創新制作教學教具成為了新的目標,以適應課堂上的教學需求[1]。例如,在腎小球重吸收知識點講解時,教師為了加深記憶,讓學生了解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何種物質過濾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選擇生活中大小不一樣的種子和沙粒表示血液中不同的物質,然后制作一個篩子,在上面打的孔只能讓部分種子沙粒通過,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理解什么物質可以通過腎小球的過濾,什么物質被留下,讓學生對生物學習充滿興趣,教具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并且把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簡單化,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了教學質量。
初中的生物教學離不開教學教具的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正確恰當地使用教學教具可以增強知識點的展現,提高教學效率,降低學生記憶難度,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熱情[2]。教學教具的適當運用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難點重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例如,在血液循環一課,雖然課本中有插圖,但是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還是過于抽象,就算是課堂上理解了,過一點時間也會忘記,所以教師進行教具教學。制作血液循環的教學教具,在制作過程中讓學生也參與進來,集思廣益,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一遍一遍加深對血液循環知識點的記憶,從而幫助學生解決重點難點的記憶問題。
教學教具創新制作時要保證易操作和可觀性,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操作步驟少并且操作簡單,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記憶點減少,減少對不必要環節的記憶,浪費教學時間降低教學效率,同時要有強大的可觀性,教師在操作時保證學生可以看懂操作過程和想要傳達的知識內容,通過易操作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專業,要是教具過于復雜教師在操作過程中浪費時間或者操作不明白,學生會感受到學習的難度大,教師的專業水平有限,進而影響學習的興趣,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創新教具時,要兼具易操作和可觀性,符合教學要求的前提下設計的簡單易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強學習的氛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效果。
教學的最終目的實施新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教學中的教具使用可以有效展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課堂上學生親自動手創新教具,實現教具的育人作用[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創新制作教學教具可以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在小組討論實踐中提升合作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小組討論不斷完善創新教具的設計理念,并且找到多種素材進行教具制作,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不用完全放任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制作,在學生小組制作時遇到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有一定的了解,降低學生失誤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生物是一門緊貼實際生活的學科,初中階段的學習很多都是圍繞著生活實際展開的,所以在教具制作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改造,發揮聰明才智,把一些廢品變廢為寶,讓生物教學變得綠色環保。教師引導學生在教具制作中發散思維,積極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教具制作,考慮資源的性質結合學習需求展開創新制作活動。只要是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具,無論是利用什么資源制作的都可以發揮教學的目的,一點不輸買來的教具成品。身邊取材制作教具節約了教學生本,減輕學校投入資金的負擔。
總之,教具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教具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近些年課程改革下生物教學教具不符合教學需求這一情況可以通過教師學生自己創新教具進行解決,在創新時要考慮時機的教學需求和學習需求,保證教具的易操作和可觀性,從身邊取材節約教學成本,為初中生物教學提高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