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梅
(四川省攀枝花學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侵犯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案件數量屬于上升狀態,在國內還沒有相對完善的法律直接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給予明確的規定和保護,在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的立法這一塊幾乎是空白的。隱私權在現代社會的實際權利的行使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相較于過往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并且在實際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的實際效用也越來越大;而對于公眾人物來說,因為其自身特殊的社會地位,對其隱私權的保護與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加強研究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非常迫切。筆者從隱私權制度設立的立法理念入手,對我國的隱私權制度設計做以下方面的思考與探索。
在實際的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過程中,只有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的范圍進行明確,才能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進行實際管理和相關的保護。本文認為,隱私權的范圍主要有:1、私人領域的個人信息;2、身體隱私方面的保密;3、合法的通信秘密以及保護個人日記、私人文件;4、私人空間的安全。值得一提的是,此處所提及的只是部分內容。所以要做到有法可依,對隱私權的具體范圍加以明確,并且通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來維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防止侵權案件的發生。
盡管我國的法律一直在進步完善中,但是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突破。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的隱私維權意識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隱私權并沒有獨立出來,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更是離在邊緣。對此,我國對隱私權的保護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經驗。
首先,要著重從整體上予以全方位的保護。縱觀美國,雖然通過了十幾部法律來保護隱私權,但是模式分散,不成體系。相反德國就做得很好,將大部分隱私法條集中在具體的章節,重點突出了對隱私權保護的整體性。所以,我國不但要設立專門的隱私法,還要單獨設立章節來保護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使其得到更為直接的保護。這樣做不僅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殊情況特殊處理,還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接受,更好的推廣保護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法律知識,使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得到更好的保護。
其次,加強對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力度。德國的刑法、民法和憲法中,對于私人生活的隱私權的核心組成部分,法律予以重點明確和關注。這樣直接的方法,使其不但從整體上顯得非常清晰明確,而且還特別直觀和全面。所以,我國應在既有的立法成果上進一步完善隱私權法,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深入研究,實行點對點的保護。
公眾人物類型多種多樣,所以我國法律有必要對公眾人物隱私權進行分層次保護。首先,公眾人物存在自愿型公眾人物和非自愿型公眾人物,所以,他們與社會公共利益的關聯度是不同的,因此對于他們的限制不能一味的求同,對非自愿型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應該要比自愿型公眾人物隱私權的限制要小,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防止受害人受到的傷害變大。
其次,政治型的公眾人物應該與社會型的公眾人物有所不同。社會型公眾人物因為沒有公權力,所以他們的個人生活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部分不應該成為大眾知情權的一部分。相反的,政治型公眾人物的隱私權受到的保護就應該少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在維護人格尊嚴的同時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法治進步。
我國法律要對新聞媒體的曝光原則進行規范,保證媒體在行使監督權的同時也要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進行維護。
第一,要掌握好“相關性”原則??磮蟮赖膬热菔欠衽c公共利益有關,與公共利益有關的公眾人物隱私權內容可以進行報道,無關的就應該得到保護。
第二,尊重他人私密性原則。保護他人的身體隱私、私密空間和通信秘密等,
總而言之,要保護好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隱私權。
最后,媒體在報道時應該保證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媒體報道的內容應該真實可靠經得起考究,不能為了點擊率或者制造爆炸性新聞而胡編亂造,而捕風捉影、道聽途說或者惡性跟蹤偷,更不能為了泄憤而打著監督權與知情權的幌子行使網絡暴力,應該有職業道德并且維護公眾人物隱私權。
總而言之,隱私權是每個公民應當享有的基本人權,理應受到法律保護。在當今信息膨脹時代,個人隱私保護面臨巨大威脅,公眾人物的隱私保護也面臨嚴峻形勢。公眾人物是現代社會中一個重要的特殊的群體,公眾人物類型的多樣化、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不同以及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與社會知情權和表達自由的沖突、受到社會公共利益等的限制要求我國法律對公眾人物的隱私權的保護與一般的群體應有所不同。雖然我國步入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高速發展時期,但是對于公眾人物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還是相對薄弱。我國沒有制定專門的隱私權保護法,更沒有設立具體的章節規定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只是將隱私權間接零散的規定在了多部法律中,不明確具體,也不成體系。對于公眾人物隱私權,立法上是空白的,沒有明確給出公眾人物的定義和具體內容,更沒有明確公眾人物隱私權保護的范圍以及相關的保護措施。我國應加快公眾人物隱私權的相關立法,立法中應遵循保護人格尊嚴原則、適當限制與利益平衡原則、層次劃分原則,實現公眾人物隱私權的保護與發達國家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