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彩霞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學區下羅小學,甘肅 宕昌 748501)
除了承擔學科教學任務外,班主任教師還負責班級文化建設及學生思想、心理上的指導工作。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能夠建立學生對班主任教師的信任與依賴,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過程中,班主任教師對于學生的關愛和培養至關重要。在班主任教師關心、鼓勵之下成長起來的學生,能夠以更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之后的學習和生活,甚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家庭教育的不足,對小學生的成長做出正確的指引。班主任教師要建立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掌握學生在校行為是否受到家庭情況的影響。對于離異、單親、貧困等特殊小學生,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班主任教師可通過家長會、學生家訪或一對一電話溝通等方式,積極向家長了解學生信息,并通過這種方法向家長明確自己對于學生的重視,進而得到學生家長的信任,使其能夠敞開心扉,及時與自己溝通子女的成長問題,爭取得到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1]。另外,班主任教師也要及時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反饋給家長,例如,當學生在測試或活動中取得明顯的進步時,若回到家能夠得到家長的肯定及表揚,對于學習自信的提升將產生極大的幫助。
掌握學生的家庭狀況能夠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關懷,了解每名小學生的學習偏好、心理特點,平等對待每名學生。小學生對于班主任教師的關注與關心非常渴望,要求班主任教師通過口頭表揚、課上提問、班級職位輪換、課下鼓勵、作業評語等形式,讓每名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重視。從而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依附程度,敢于和班主任教師溝通內心真實想法。善于挖掘學生優點。每名學生因先天條件及家庭教育情況的差異,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能力,但不可否認,任何小學生都有其自身優點,需要被肯定和認可。班主任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名學生的長處,幫助學生分析自身優點和不足,制定成長計劃。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能夠發現,小學生在希望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也害怕與班主任教師進行溝通。這一特點來自于課堂中固定師生關系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依照教師的要求開展學習和活動,導致學生思維中對于班主任教師畏懼大于尊敬,不敢向班主任分享自身真實訴求,這也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一大困難。為扭轉學生對于班主任教師的固有想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求首先從尊重學生想法建議開始,為學生創建與班主任教師平等溝通的機會。以亦師亦友的方式與學生相處,以詢問代替命令、以討論代替要求,讓自己參與到學生活動當中,同時也給予學生足夠的決策權和表決權。從而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隔閡,讓學生勇于與班主任教師主動進行溝通,分享內心的想法或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推動班級開放氛圍的形成,促進和諧師生關系在集體內的發酵,教師可從班級干部管理入手。例如,適當增設班級干部職位,并定期進行班級干部的輪換,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成為班主任教師的小幫手,幫助教師管理班級事務。學生有平等的機會展示自身才能,發揮個人特長,自然而然會對其行為舉止及學習態度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在學生內部建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促使健康、積極、向上班級氛圍的建立。
班主任教師要充分利用班會課契機,將班級建設、班級決策的制定放在班會課進行。過程中,教師坐到學生中間,由班級干部進行班會課的組織。不但可在班會課中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活動組織能力,還能鼓勵學生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然后通過集體決議,選擇采納學生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
師生互動是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管理的核心方式,為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性,通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達到豐富教育成果的目的,班主任教師可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設計專門的師生互動策略[2]。在日常教學及班級管理過程中,融入“強制性”的師生互動,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一部分,合理弱化師生界限。首先,積極參與本班文體活動。小學階段學校經常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如運動會、場地畫比賽、文藝匯演、春游等,教師應將自己作為學生群體的一份子,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在活動創建起的輕松、愉悅氛圍之中,與學生親切交流,提高學生對自己的依賴程度。其次,實時觀察學生狀態變化,及時作出正確的引導。例如,班級內學生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等情況時,可在課下向學生了解是否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做學生的聆聽者,給予開導和鼓勵,盡量避免在班級內對其批評教育,防止引發逆反心理、傷及學生自尊,反而導致學生與班主任教師的疏遠。最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采取多樣溝通方式。考慮到部分學生不敢主動與班主任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可選擇在班級內設置意見信箱或班級內流動日記。學生可以以文字的方式向老師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教師在獲取到相關信息后,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提高學生自信,并將這種師生互動方式打造成獨特的班級文化。作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最直接的渠道,師生互動需要建立在一定原則的基礎上。鼓勵教師以朋友、同學的角色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當中,但不能松懈對其學習、道德上的管理和教育。
結論: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需要取得學生家長的配合,以尊重、平等為基礎,豐富師生互動渠道,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鼓勵,充分發揮積極的指導與引領作用,優化班主任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