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超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永安鄉中學,貴州 銅仁 554107)
教育是培育人才的途徑,對經濟社會生活發展有著巨大作用。隨著全球快進程的加快,國際教育體制改革也不斷進行,搶先一步發展教育才能在促進國家發展上搶先一步。我國中學教育隨著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不斷進行模式改進,20世紀80年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開始進入中國。引進后在中國課堂教育方面受到了多方青睞,小組合作有利于營造學習情景,培養學生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同時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在得到提升,以下通過結合生物課堂進行四個方面的實施策略闡述。
在生物課堂上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正確率,培養學生合作共贏意識、獨立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加強平等互助意識和抗壓能力,并且增強學生競爭意識。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1]。合理分組是進行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按照學習成績的優良差先將學生分類,保證每個組都有三類學生,并且每組選擇一個成績在中上等有著良好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開展。在分組時除了兼顧學習成績,也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征,把內向型和外向型的學生合理分配。小組之間的實力水平相當保證生物課堂的有效學習,各組優勢互補,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
教師要協調好組內分工,明確每個人的職責,在布置學習內容后,分別確認記錄、觀察、管理時間、負責實驗的不同人選,讓組內每個人都調動起來,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為了使組內每個人都得到有效學習,可以定期輪崗,每個組員都在不同的位置上感受小組學習的特點,鍛煉不同的能力。小組組建后,教師積極鼓勵小組成員制定成長計劃,包括短期、長期的學習目標,以及小組公約,利于增強每個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強化組內互動。
教師選擇小組合作的內容主題講求實效,要充分了解教材,設計教案。教材往往深刻,學生難以自主探究,教師要規定主題以免學生以偏概全進行片面解讀。主題應有深刻探究性、開放性以及挑戰性,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鍛煉更多,提升綜合水平。主題設定應符合學情,找到課題里合作的關鍵點,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案,順著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引導。在生物課堂上,存在著很多超出課本范圍學生又非常感興趣的問題,這個問題憑借著學生個體力量也許無法解決,或者討論出的意見有著矛盾性,這時教師應及時調整教案,挖掘新的合作主題,順學而導,讓學生分小組自主進行探究。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不代表放任自由,教師全然不管學生的狀態[2]。教師應通過有效的引導,確保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在學習魚的外形以及運動原理一課,如果只是把實驗用的活魚放在玻璃缸里展示,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后教師不加以講解引導,即使提出問題引導回答,本次觀察可能就失去了意義。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一邊觀察情況一邊進行鼓勵,保證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加強引導的同時也應考慮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更新,不局限在傳統的討論中,根據不同的課題展開不同的合作形式。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加分制促進小組的學習效率,如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中,在講解到植物時,可對小組進行加分提問,答對的小組積累一分,每個月對第一名的小組進行獎勵,這樣的激勵會促使學生答題情緒的高漲,小組間的競爭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也可以通過小組表演進行合作,例如生物的特點教學中,通過書本講述生物嚴峻問題,讓小組通過舞臺劇形式或唱歌朗誦等形式呼吁人們保護生物。學生們通過對課題的準備更加深入的了解課題內容,多樣的合作形式更有效的提高學習興趣和分組學習的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評價不同于傳統的評價模式,傳統的評價強調的是個體在學習中的變化。這種評價有助于優秀的學生獲得分數意義上的成功,大部分的學生都變成了評價中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小組合作式生物課堂的競爭機制激勵性評價,有助于每個學生的不斷提高,合作共贏后每個學生都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不僅評價學生學習方面,也評價學生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動手能力等多方面。同時把個人競爭轉變成小組競爭,由教師獨自評價變為師生共同評價,由只重視結果變為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使整個評價體系達到完善和諧統一。此外,為了公平評價,參考學生以往的成績進行分組測試,優和優,良和良,差和差,保證測試的公平性,只要比以前的自己有進步就是進步。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以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現代教育技術學等為理論依據,以利用課堂上的人際關系為基礎,通過師生、生生、師師多方互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教學模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依據,完成提高學生成績、改善班級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仍在發展完善,但前景一片美好,值得大家的研究與肯定,從而不斷的提高學生生物學習的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