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四平
(河北省保定市唐縣林書小學校,河北 唐縣 072359)
在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學生的合作能力幾乎為零,此時要注意合作小組內人數的起點是兩人。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后換位進行,讓學生逐步適應接受這種學習方式。當兩人合作經歷了一段時間,學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經驗,我再結合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組過渡。在多人小組建立初期,由組織能力強、表達能力好的學生擔任組長,由組長對本組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識,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常出現這種現象:各小組的活動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組完成任務后,就不能自已,開始“亂說”起來。主要原因,一是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組之間水平不一。因此,我認為小組成員的合理搭配很重要。具體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照學習接受能力、性別、性格、愛好等差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4人。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每組都應包含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②使全班各組平均成績大致相同。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有利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公平競爭。
凡聽過公開課的教師多少會有這樣的發(fā)現:在小組交流、匯報的過程中,總是優(yōu)生發(fā)言的機會多,其他學生幾乎成了旁聽者,致使中下水平的學生情緒低落,活動不主動、不積極。如何讓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讓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步、成長,真正實現優(yōu)勢互補呢?我認為給每個小組成員事先定好角色非常重要。讓組內學習積極活躍的孩子擔任“主持人”,成績中等的擔任“提問人”“答問人”,成績不太好的擔任“評價人”。在進行小組匯報、發(fā)言之前,教師就向全班聲明:請每一組的“主持人”代表本組發(fā)言,請大家一起幫助他,為他的發(fā)言做準備。發(fā)言之后,請你們小組的評價人進行評價。在小集體的支持和壓力下,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合作學習積極性高,能充分發(fā)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二年級的學生才6、7歲左右,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并且學生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分工,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說,學習任務已經落實到個人,小組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活動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一般采取小組匯報的形式,此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組角色的優(yōu)勢,對中等生和學困生給予特別的關注,在小組匯報前就用四種角色指定其名,指出他們是代表小組的名義來發(fā)言的,這樣小組成員就會形成一股合力來幫助發(fā)言的同學,有了小組全體成員的壓力、支持和幫助,匯報人會對小組匯報產生熱情,從而對整個小組活動都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就能提高小組活動參預的均衡度。當然,對匯報者的發(fā)言人人都要認真傾聽,允許組內成員和組外人員進行評價、補充、糾正和修改,但要讓組內成員優(yōu)先,把小組匯報擴展為全班討論、全班交流。這樣,人人都有思考和評價的任務,既能做到知識資源的共享,使全體成員掌握課堂教學中思維的主導方向,又能防止少數學生開小差。
另一方面,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chuàng)新,哪一組最守紀律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適當的給與一些小獎勵,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隨著我們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數學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