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芬
(河北省唐縣北羅鎮西下素小學,河北 唐縣 072354)
所謂“高效課堂”指的是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課堂。在課堂上要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要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在有效地時間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在新課標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我們都清楚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就是要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習,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共享者。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目的。
伴隨著“自主高效”教育的新理念,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必須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的感覺是“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一門課程,生活時間的融入,也使得數學課堂不再乏味。在生活中,不斷的挖掘數學、體會數學、感受數學,將生活實踐真正地融入到小學數學當中,才是高效的根本所在。對于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指教得如何,學得如何也是重要的考量標準,也就是: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追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探究價值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增強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還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從學生的已有水平和經驗出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一再倡導“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小學生對具體事物較感興趣,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有利于他們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他們好奇心的產生和求知欲的勃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心理特性,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創設故事情境。絕大多數孩子對故事情節頗感興趣,尤其是低年級孩子,表現得更為強烈。為此,在低年級教學中,我經常利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創設教學情境。如將“喜羊羊、萌學園、大頭兒子、葫蘆娃”等學生熟悉的且喜聞樂見的電視劇片段進行再加工,將枯燥死板的數學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在故事情節的引導下,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創設了輕松、歡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愛上了“數學”。
其次要創設生活情境。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體會中,筆者發現只有將數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數學知識才能彰顯出無限活力,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思維意識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如學完《圓、角、分的認識》之后,我為學生創設了購物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布置了收銀臺、商品陳列柜等,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了顧客、收銀員、導購員等,對超市購物進行了現場模擬演練。這樣,生動有趣的購物情境,不僅使學生復習、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使學生體會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新課標》指出:“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學也就是“糾錯”的過程,教師不要害怕學生出錯,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也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究的自學時間和空間,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自主化是時代發展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其實質是教師、學生在教學中充分自主,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為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提供服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不斷探索。
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放下“架子”,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思想,增強危機意識和迫切感;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同時,不斷探索,不斷積累感性經驗,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鍛煉學生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為學生今后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應堅信,這樣每位教師積極構建起高效課堂,才是對每位學生負責、對每位家長負責,這樣才能把我們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