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2)
隨著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畢業生的就業趨勢不容樂觀。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應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展開和需要重要研究的課題。思想政治課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注重教學方式方法,促使學生就業能力的養成,進而實現理想教學目標,彰顯高職院校中技能型人才培養策略的特點,進而滿足學生在未來社會發展的根本需要。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的辦學重點和特點與其他的教育機構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高職院校在辦學的道路上正在不斷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式展開教學,注重的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特點,不斷的為國家輸送著大批的優秀人才,其就業率也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因此,思想政治課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應用要切實以就業為導向展開教學,以此確保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的一致性,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個人素養的形成。具體的來說,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思政課中理論知識是對立的,而思政課中很多內容也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灌輸于學生的腦海中。可以說,思政課與機電教學是早對學生認知體系上的培養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思政課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在日常的高職機電專業的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展開教學,不斷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和內容,明確機電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趨勢和方向,結合該機電專業的特點,對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課中理論知識進行詳細的分析,不斷找尋這兩門課程中的契合點,以此來滿足學生未來進入社會的根本需求。比如在學習《思政修養與法律基礎》這節內容時,就需要教師將法律職業道德與思政的相關知識結合在一起傳授給學生,并結合相關的案例,以此來增強當代學生的對職業的規劃能力,在培養大學生主觀能動性形成的過程中強化思政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思政課程中的重要的知識和內容,不斷提升機電專業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在機電專業的思政課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的結合開放項目化課程展開教學,因為機電專業開設的根本目的是以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如何才能勝任所擔任的工作為主要目的,以減少傳統思政課程中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傳授為輔的,在此基礎上再適當的增加機電專業中工藝類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增加《機床原理》和《機械制造工藝》這樣一些實踐性強的課程,在具體的教學中結合機床和工藝設計和安裝原理等的思想政治引導,不斷促進機電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
高職機電專業中的思想政治課程主要由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兩部分組成。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機電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專業知識的講解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首先是課外實踐: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假期的閑暇時間到進入一些機電企業中去實習,初步了解機電崗位的需求、用人計劃和企業文化等等方面的內容和信息,體驗當前社會的就業趨勢和壓力,以此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這樣一來,學生在畢業之后不需要進行崗前培訓就可以直接上崗開始工作。與此同時,還可以邀請一些社會中的勞動模范和當地著名成功的企業家走進校園給學生們展開專題演講,與學生們共同分享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心酸和成功的經驗等等,幫助學生及時的了解和掌握該行業的就業前景和趨勢。其次就是課內教學,基于機電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出發,亦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模擬企業面試的教學情境,將思想政治課程中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由學生自主的設置問題和擔任面試官,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一是,目前的很多大中型企業中最注重的是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如果你作為一名在職人員應當怎么去展開工作?二是,人類共同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奉獻和索取具有等同性質嗎?鑒于此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以此提升強化機電專業畢業生的應變能力。最后一點是崗位實習,我們都知道高職機電專業的畢業生在第二年下半年會結束全部展業課程的學習走進基層進行崗前實習,而企也會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嚴格的要求剛畢業的大學群體,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前與學生走進企業的基層和車間,與學生展開討論,教育學生要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以此提升和強化實習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課在高職機電專業教學中的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比如: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等等。這嚴重的影響教學實效性的實現,基于以上教學情況,高職機電專業其實需要切實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不斷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而培養機電專業畢業生綜合能力的養成,實現學生全面發展,以此進一步推動高職機電專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