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白集小學,湖北襄陽 441129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承擔著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觀念的重要責任,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夠使小學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加高效地融入社會活動、開展社會實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尋找生活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落實的積極意義,利用輔助學生建立生活與道德與法治知識聯系的方式促使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當前,教學質量是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創新并且能夠進行優化,以學生作為主要的目標來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所以教師需要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上。但是,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中,應試教育依舊是主要內容,并沒有能夠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也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生在現階段下的年齡普遍較小,思想還不成熟,性格開朗活躍,也只能夠對于具象化的內容進行思考,對各種社會觀念的認識還不完善。這時,教師本身的指導和矯正作用得到體現。教師需要能夠在課程開展中引導學生深入其本質進行學習,思考道德,遵守法律,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以及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是此時素質教育的重點。實際上,教師經常側重于教科書的理論而忽略了生活的現實,雖然學生對于課程內容有一個模糊的認識,但是導致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念。以生活化為基準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學生將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與老師在實際課程中所開展的教學內容之間進行有效結合,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解。道德和法治的本質是立足于生活,并通過學習對社會發展的思考進行深入的探究,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兩者的含義,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在現階段下的有效發展。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中深刻的體會其中的知識內容,培養高素質學生人才,樹立高尚情操,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穩定教育質量,提高教育目標的準確性。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是片面的,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深厚的生活經驗,也沒有多角度看待事物的思維,所以教師如果在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使用教材中的內容,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也比較困難[1]。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讓學生可以從教材外的內容學習到教材中的知識。而且在豐富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內容,這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說在《為父母分擔》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父母表現為愛的舉動給羅列出來,學生們在說到這個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當學生們說得差不多或者是說得正火熱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換位思考,為什么家長會不斷地阻止學生吃那么多的零食和糖果,但是最后還會買。此外,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普及一下什么是溺愛和愛的區別,讓學生們有一個簡單的認識。
道德與法治和生活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但是小學生根本就無法對整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而且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邏輯能力根本就達不到那么水平,因此教師就需要加大案例的解讀,讓學生們通過案例去理解相關的課程知識。當然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的時候選擇貼近生活的同時還要避免一些高大上的題材,而且例子的詞語和句子也需要通俗易懂,這樣才可以使得學生能夠看懂和聽懂。
小學生的自覺性非常差,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法法,那么學生根本就無法完成道德與法治的內容學習。因此教師需要對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將教學關系進行改變,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體驗效果以及學習效果。
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優化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還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以及思考。在進行情景內容設計的過程中,問題的設計以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且還需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2]。比如說在《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的學習中,教師肯定會教授到關于做家務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能進行簡單的說教,需要以視頻等形式讓學生進行自行的理解,例如播放一些相關的紀錄片或者是公益廣告等,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個代入感,這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相關意識,并且相比于說教的教育,這種方法所產生的效果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