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大年陳鎮中心小學,山東濱州 251713
培養青少年道德及法律的認知,應從小學啟蒙階段開始做起。做一個品德高尚,知法守法的公民,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同時對人們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學校是培養學生道德修養以及法制觀念的重要途徑,將法制教育滲透進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當中,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法律的認知,知曉法律的權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中國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深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目前學校教育中,由于過于重視主科教育的觀點,以至于忽略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因此,導致學校缺乏法治課程教學的資源,從而導致關于法治內容宣傳不到位,只是以書本的內容為主要教材,缺少真實的案例。
由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與實際生活不符,缺乏實踐性,使得學生不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無法做到活學活用,更無法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將所學內容做到舉一反三,從而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受到了阻礙。由于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導致法治教育的課程枯燥無趣,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無法積極熱情地投入課程當中。
學校是傳播學生知識的重要場所,而家長則是學生的第二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著學生思維的形成,由于學校的法治教育課時有限,對于法治的知識主要依靠學校傳播教導。然而,有些家長忽略了自身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將不良的觀念無意識地灌輸進孩子的認知里,沒能擔負起作為家長應盡的教育責任,導致學生對法治的觀念變得模棱兩可,由于家長的忽視,造成學校法治教育的教學成果并不是很理想。
為了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應提升學生的法律素質作為依據,增強學生對法律法規的認知度。通過學校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宣傳活動,并定期邀請司法人員入校普法宣傳,以講座、宣傳畫板、現場答疑等形式豐富大家的法律知識。
多媒體技術已經在中國教育工作中被廣泛地應用,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通過多媒體圖片功能以及視頻功能編輯成教材內容,使得原本平面的教學知識編輯成立體的圖片以及小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觀看,同時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老師結合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得孩子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以及優質視覺效果的視頻了解到關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并且適當地插入一些法律條文,將社會中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講解給學生聽,以及通過一些真實的案例,使得孩子置身其中,將案例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懂得這些不文明現象是不道德行為,情節嚴重者則會觸犯到法律。
兒童對社會、法律的認知水平還處在一個基礎性階段。需要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把艱深的法律精神、制度灌輸進孩子的意識當中,當然,單純的說教效果甚微。還需將課本中的內容結合實際生活定期開展法治教育實踐活動。
要想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道德規范以及法治的意識,需得結合實際生活,將課本中的內容與實際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舉一反三,同時更能加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針對不文明的行為引以為戒,有效提高道德的修養。例如,三年級《上學路上》這一課程中,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短片,展現給學生,并且詢問,你們平時是怎么過馬路的?紅綠燈的作用是什么?過馬路應該注意什么?然后結合同學們給出的答案進行整理并結合實際進行正確的引導,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走斑馬線,在通過的時候一定要觀察左右行駛的車輛,并且在有紅綠燈的路口,一定要等到綠燈的時候才能通行,通過這樣結合實際的講解,才能使學生懂得遵守交通的重要性,講文明做到安全出行。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是當前中國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項重點工作,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需要學校以及家長共同努力,在課堂以及生活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法治時代,公民只有做到學法、知法、守法,才能推進中國邁向一體化建設的目標。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必不可少,為實現中國現代化素質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