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可云 鐘明輝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必須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加強對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的思想教育工作。隨著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加強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的黨建教育培訓模式創新研究,對推動高校黨建工作健康發展,更好的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針對大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思想,作風紀律建設等方面的各項工作。大學生黨建工作應針對黨建工作中的新情況,進行大膽的工作方法創新,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與靈活性。加強大學生黨務工作隊伍的建設,帶動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
推動大學生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可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更好的發揮大學生黨員在黨建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有利于以大學生黨組織與黨員為中心,以大學生黨建工作為著力點,推動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為實現高校育人目標服務[1]。
推動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是保持共產黨先進性的必然要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要求高校黨建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創新黨建工作的教育方法,使黨建工作實踐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增強黨的先進性,提高領導改革與管理社會事務的能力。大學生黨員是黨的重要后備力量,其政治素養與科學素養直接關系著黨的先進性。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快推動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黨校建立以來,始終堅持突出黨校教育特色與優勢,在大學生入黨教育培訓中進行了大量積極的探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與資源。但在互聯網時代新形勢下,高校在大學生入黨教育培訓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社會及高校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高校黨建教育水平的提升。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網絡學生黨建工作不斷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但目前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受傳統思維方式影響,不適應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網絡黨建工作的進程。在具體實踐中,部分黨務工作者片面強調穩定性,囿于傳統的管理理念與方法。不能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感染力與號召力。導致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與時代發展脫節。
大學生黨務工作者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因年齡階段與專業不同,一些黨務工作者不熟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較少利用網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使得黨建工作思想理念落后于黨建教育工作發展的需求[2]。
目前我國經濟多樣化,外部誘惑多,社會競爭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更傾向于實際,入黨動機不純,如把黨員的身份作為一個就業競爭的跳板,沒有真正領悟到黨員的責任和義務。有一些大學生在入黨之前表現積極,入黨之后就放松下來,或者借口于畢業、找工作等事宜,疏于認真學習,脫離黨員管理。
當前大學生網絡黨建實際工作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為缺乏制度化約束。許多高校認識到黨建工作網絡化的重要性,建成了一定數量的黨建網站,但因缺乏有力完善的制度保障,許多黨建網站建成后未發揮其應有作用,高校雖制定了關于本校網絡資源的使用規定,但對網絡黨建的體系方式等未做出明確具體的規定,未形成可靠的保障機制。缺乏對大學生黨建工作的統一領導與監督,影響了黨建工作的健康發展。
當前許多高校大學生黨建隊伍由專職黨務工作者與青年輔導員組成,專職黨務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傳統黨建工作經驗,但對網絡模式下的黨建工作認識不足,缺乏較高的實踐操作水平。阻礙了黨建網絡工作的發展。青年輔導員是高校培養出的具有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高校選聘輔導員時往往對政治理論素質的考察不足,一些輔導員缺乏扎實的政治理論素養,影響了高校大學生的網絡黨建工作開展。
開展網絡黨建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做保障,要求黨務工作者在硬件設施上加大投入,網絡黨建工作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軟件支持。大多高校雖已建立具有一定數量的黨建網站,實現了網絡大學生教室,但因系統老化,信息資源更新不及時,使得配套設施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在內容設置方面,多數高校黨建網站開設了黨務知識,許多優秀黨員事跡宣傳等。但其表現形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不能滿足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員的需求[3]。
目前高校對學生的入黨教育培訓多采取舉辦短期集中培訓的傳統固有模式進行,教育培訓內容缺乏全面性系統性,教育內容多,時間緊。培訓期間如遇到與學校其他教學安排相沖突的情況,往往會臨時調整教學計劃。不能緊密聯系學生的思想生活,教育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大大削弱了培訓效果。導致學生無法將培訓所學內容理論運用實踐。
提高大學生的理論修養,是新時期合格黨員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黨性修養的基本方法。理論修養是黨性修養的基礎,要重點引導鼓勵學生堅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能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解決現實問題。大學生黨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高校黨建教育應與時俱進,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利用網絡開創高校大學生教育培訓工作新居民。加強完善黨建網絡平臺,準確把握新時期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利用網絡對教育培訓內容形式進行創新,增加教育培訓的輻射力,激發學生參與接受黨建教育培訓的主動性。
網絡是信息傳播與交流的新載體,網絡平臺具有即時性,開放性等特點。在推進大學生入黨培訓模式創新建設中,要把握網絡宣傳教育的規律,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建立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大學生黨建網絡平臺,使學生樂于接受黨建網絡平臺,提高學生參與網絡教育互動交流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黨建網絡平臺的功效。
建立相關的大學生黨建工作網絡平臺,讓網絡媒體成為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陣地[4]。實現大學生黨員全員參與,嚴格各種入黨程序階段的網絡教育作用,提高黨建教育工作的時效性。黨建網絡平臺建設,應注意新聞信息發布的及時性。第一時間讓學生了解國內外信息,確立正確輿論導向。對不同的意見給予正確的引導。在黨建網站平臺建設中,要選擇權威性的內容,要求黨建工作能直面新時期高校黨建教育中的熱點話題,通過科學理論說明的感召力積極引導教育學生,發揮思政教育的實效,提高黨建網站平臺的利用率。
大學生黨務工作者要積極接受黨建工作網絡建設的創新意識,改變傳統落后的培訓教育模式。促進黨建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大學生黨建網絡建設要具有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形式。充實大學生網絡黨建教育內容,突出馬克思主義主題。在設計相關欄目內容時,要多角度展示優秀黨性的教育宣傳資料。使大學生黨建網絡教育內容達到理論性與思想性的融合。
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質的新型大學生網絡建設工作隊伍,是健全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求隊伍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要求大學生黨建工作者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敏銳的政治洞察力[5],能應對網絡化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新挑戰。為大學生網絡黨建工作增添新的內容。
除了搭建自身的網絡黨建資源,也可利用現有的平臺。如由中宣部主管的于2019年1月1日在全國上線的“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平臺上不僅開設了“新思想”“十九大時間”這樣的重磅欄目,也有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等“強國號”提供的原創優質內容。海量、免費的圖文和音視頻學習資源,讓“學習強國”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權威、最全面的信息平臺,打造出一個干事創業的理論寶庫、強魄鑄魂的精神家園。目前很多人主動下載、積極打卡,興起了一股學習熱潮。
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文化現象,推動大學生黨建教育創新需以先進文化進行指引,將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先進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將先進的網絡技術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結合,通過網絡宣傳研討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激發大學生為黨和國家努力奮斗的決心與斗志。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必須加快推進高校大學生網絡黨建模式的創新,提升黨建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豐富完善大學生黨建的形式與內容,增強黨建工作的感染力,滿足網絡時代下高校學生對黨建教育的新需求。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