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雙雙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本次課程的教學對象為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全日制大專學生,未來的崗位是各基層醫療中的助理醫師,課程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規劃教材《內科學》,計劃授課課時為4課時。
1.專業學情:本課程的授課對象為臨床醫學專業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過《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等專業知識,具備有問診、病史采集、一定的臨床思維的能力。
2.普遍學情: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素養,對比于以往教師單純使用PPT文字及圖片講述的授課模式,更喜歡使用如學習通、云課堂等網絡學習平臺及計算機軟件來掌握知識。
3.學習瓶頸:腦出血的真實案例難以捕捉,學生在課堂上不能生動地直面病患,且需考慮醫患溝通問題。
教學目標包括有:知識目標為熟悉腦出血的病因及臨床表現,掌握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能力目標為具備腦出血的診療思維,能正確閱讀頭部CT并鑒別各類腦卒中。素質目標為培養良好的人文關懷以及職業素養。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為:腦出血的診斷標準。結合學情分析確定教學難點為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及頭部CT的閱片。
教學思路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如何診斷腦出血和如何治療腦出血。采用的教學方法包括有: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思維導圖法。使用的教學資源包括:臨床思維診療庫、3D模擬動畫。教學環境為:臨床思維實訓室(實訓室內共有70臺電腦,均安裝有天津天堰公司的臨床思維軟件。軟件中包括多個經權威醫學專家審核的各科病例,適用于各級醫師的臨床診斷思維培訓及考核,可以訓練并提高學生的臨床推理能力。病例采集自真實病人數據,可訓練學生對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易感因素、臨床表現、診斷依據、診斷治療原則的系統熟悉和反復鞏固,并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實驗室及影像學等輔助檢查,綜合運用臨床診斷思維能力和決策分析能力,做出診斷、治療。)、超星學習通平臺。
在課前學生自主登錄學習通平臺,進入教師創建的《內科學》課程,觀看《腦出血的診療》微課視頻,了解課程內容。然后學生分小組進入學校附屬醫院進行調研,熟悉腦出血的病因及臨床表現,由組長將調研結果上傳至學習通。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的調研結果和相應的問題,并選取一組同學指導其根據在醫院觀察的真實病例排演一段3分鐘左右的腦出血發病的情景劇。
整堂授課包括知識梳理、病例總結、思維訓練三個模塊。
1.知識梳理:各學習小組由組長為代表匯報通過在醫院實地觀察腦出血的真實案例后的調研結果,由教師總結并幫助學生梳理腦出血的相關知識點。其中包括腦出血的誘因如過度勞累、不良嗜好、血壓波動或情緒激動等;腦出血的病因;腦出血的五大臨床表現。
2.病例總結:學生先統一觀看由教師指導的某組同學排演的腦出血發病的情景劇,然后每位同學根據情景劇獨立完成一份腦出血門診病歷的書寫,上傳至學習通后由教師現場隨機選取一份進行點評及總結。隨后教師提供該病例的腦脊液檢查、CT檢查、DSA、TCD等輔助檢查結果,并重點分析講解腦出血頭部CT的閱讀,之后由教師發布任務讓學生在學習通上完成多組頭部CT結果判讀的隨堂測驗。最后采用組長匯報教師總結的形式,完成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及治療原則的知識要點教授。
3.思維訓練:學生登錄臨床思維訓練平臺,完成關于腦出血的臨床思維訓練。可在計算機軟件平臺上查看患者發病期間的實時新聞,了解社會、自然背景,查看患者的健康檔案等既往資料。隨后通過人機對話進行病史采集;在3D人體動畫模型上進行體格檢查,在模擬醫院系統中選取包括血液常規、血液生化、免疫學、病原學、放射、超聲等進行針對性的輔助檢查;根據獲得的病史信息,隨時添加擬診,也可根據獲得新的線索排除某項擬診,且診斷與依據關聯對應;接診病人結束后學生需給出處置意見,做出初步診斷,并判斷是收入院、雙向轉診或門診治療,對轉診病人需填寫轉診指征、轉診單;最后參考國內醫囑分類進行,門診、住院、轉診的醫囑各不相同,從多個方面給出處理方案,藥物除了可以選擇西藥,還可以選擇中成藥,操作還具備針灸等中醫治療。
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上的微課視頻自學腦出血疾病的鑒別診斷,完成課后重要知識點的練習題,以此作為平時分的重要評分依據。學生與校志愿者團隊合作,進入當地社區開展關于腦出血防治的知識講座,既能進一步完成知識的內化,又能為當地的醫療衛生保健貢獻一份力量。
在本次課程當中關于腦出血情景微劇場的排演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熟悉腦出血病因及診斷標準。而臨床思維訓練平臺的應用使學生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既達成了教學目標又訓練學生形成一整套有序的臨床思維。并且臨床思維訓練平臺使學生在3D仿真電子病人身上完成腦出血的診斷和治療過程,節約了醫學成本,可以重復操作訓練,即使學生犯錯也可以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