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笑晗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近年來,為了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國高職院校的數量逐漸增多。而在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雖然專業教育做的很好,但在學生的人文教育方面卻存在缺失。高職院校也逐漸對這一問題重視起來,并逐漸強調高職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高校輔導員要親自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并通過日常教學、服務學生、組織學生活動、帶學生干部隊伍等途徑實現學生的人文教育,輔導員的角色逐漸發生了轉變,學生在人文關懷理念充分的展現了其主體地位。
在人文學科中,與社會價值導向、民族精神、人文導向有著緊密的聯系,而高職院校正是學生人文素養得以培養的主要場所。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對人才不僅要求高水平的專業技能,還要具有高水平的人文素養。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學生在具備了足夠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同時,還應當同時具備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人文素養。
在高職院校中,人文教育直接關系著教育目標的實現。詳細地總結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學生要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質、明確的職業理想、正確的政治方向,并能夠自主的參與社會工作和創業。同時,高職院校學生還因該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較強的自控能力、較強的競爭意識、樂于奉獻的精神等等,而這些都是高職院校人文教育培養的目標。
在高職院校中,想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需要對人文教育予以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的“德、智、體、美、勞”等五個方面,這在人文教育中也是主要的教育內容。而人文教育的開展也讓學生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共享,而是具有廣闊胸懷、崇高理想、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對事物擁有強烈好奇心的新型全面人才。
就業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從短期來看,人文教育并不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但在學生長期的職業生涯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卻會逐漸的顯現出來。就我國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來看,由于缺乏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工作也缺乏足夠的重視,是造成高職院校人文教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識水平、個人素質、自控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差距。同時,院校輔導員也沒有意識到自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人文教學中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人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學生提高能力、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就是課堂,人文教育同樣如此。輔導員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素養知識,有效地結合人文精神和政治教育來開展教學,避免照本宣科,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并建立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人文精神。
實現知識更新、發展的主要途徑就是社會實踐,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高職院校學生社會組織和活動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輔導員應重視對高職學生的引導,也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從而確保擁有足夠的機會對學生開展人文教育。
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大多是將細分工作交由班級干部,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好班級干部,并定期布置相關工作,檢查班級干部的工作情況,在工作時,輔導員通過與班級干部的互動分派任務,并教育其如何指導班級同學進行做人和學習,該過程中輔導員工作重心是讓班級干部了解人文教育理念,使班級頒布的人文素養得到提高,從而便于班級干部更好的融入進班級體中,通過干部帶頭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班級同學。
從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國高中院校教學中人文教育存在缺失,院校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存在不足。而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全面發展需求,我國高職院校也應當對學生的人文教育重視起來,并要求高職院校輔導員明確自身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正確的轉變自身角色從而更好的開展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實現人文關懷理念下我國高中院校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