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暉
(衡陽師范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已然成為輔導員實現自身發展和職業目標的重要決定性因素,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使他們快速融入工作情境,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論題。總體而言,高校輔導員的各方面工作及其職業能力發展大致可以總結為三個發展維度,用數學上的空間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就是X軸、Y軸和Z軸,其中X軸是心理準備的軸線,Y軸是熟悉工作的軸線,Z軸是總結反思的軸線。
輔導員日常工作壓力大、任務重,要做好這項工作,充分的心理準備是必備的條件,輔導員必須時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在自身出現消極心理后能夠及時進行心理調適。
在一定程度上,工作中的價值定位可以直接決定輔導員在這項工作上的心理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必須要找準自己作為一個輔導員的價值點究竟在哪里。
現實工作中,很多輔導員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尋找自己做輔導員工作的價值點,也就是作為一名學生輔導員,自己各項工作的價值體現究竟在哪里,意義在哪里。他們價值定位的過程大致經歷這樣一種發展歷程:
剛開始的一兩年享受與學生相處的樂趣,與學生交朋友,覺得輔導員工作內容豐富,非常充實,還能夠鍛煉自己,很多人樂在其中,不會有其他太多的想法。慢慢會發現工作中存在各種讓人糾結的問題,比如工作壓力大、任務重、經常加班造成的疲憊感;事務瑣碎、成就感缺失、遇到突發狀況無法應對引發的不自信;遭遇職業發展瓶頸以后會陷入迷茫和恐慌等等。甚至會有一段時間,他們懷疑自己能不能在這個崗位上長久地堅持下去。這段時間就是所謂的職業價值定位迷茫期,處于這個發展區間內的輔導員急需為自己找到一個繼續堅持下去的支撐點。
一些輔導員會發現當自己真正找到工作中的價值點以后,以后要走的路就豁然開朗了。事實上,大部分輔導員在經歷過一段迷茫期后最終會找到自己的價值點,比如學生的成長與成功、學生的情感回報、自我認同體驗等等。人往往在轉換視野之后,就會有新的領悟,而只有在輔導員崗位上沉淀多年之后,很多人才能真正轉換視點,不再單只抱怨工作中的苦與痛,而是努力去找尋可以讓自己真正樂在其中的理由。
輔導員對具體工作流程的熟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做到基本能夠從容應對各項工作,凡事做好心中有數,找到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所在系部、學院學生特色的工作方法很重要。
首先是深入了解、關心愛護學生。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需要堅持“授人以漁”、“待人以寬”的原則,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和總結自己的發展模式,允許他們犯錯誤,幫助他們找規律。
其次是做好任務管理,強化工作的計劃性。輔導員工作忙、事情多,增強工作計劃性、防止重要工作事項的遺漏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高校輔導員們可以對自己的工作任務采取目標管理的模式。具體的操作方式為:
在桌面上制作一個工作日程安排表,以周為單位列出所有的工作任務,把所有要做的事情都寫在上面。然后對這些工作任務做一個簡單的排序或者顏色標注,做完的就標注成綠色,正在做的標注為藍色,馬上要到截止時間的標注為紅色。這樣可以提高自己對工作任務的敏感度,增強工作目標的可控性。
三是抓住工作重點,把握關鍵環節。日常工作中可以將班級管理、學風建設和心理危機干預等重點工作、關鍵環節作為工作重點來抓。
一般情況下,凡是凝聚力強的班級,各項工作更容易推進,矛盾更容易化解,學習積極性更高,心理問題也更少出現。因此輔導員工作過程中應該特別重視班級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導向、激勵和整合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從大一開始就引導新生增強班級凝聚力,為學生創設環境、確立目標,指導他們組織活動,團結協作,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風建設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成績、能力與就業競爭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學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因此輔導員要努力在院系內部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加強學風考勤、組建互助型學習小組和學習社團,讓同學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在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中尤其重要,因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否及時、是否到位將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教學管理秩序和安全穩定局面。輔導員要在平常工作中注意了解學生信息,充分發揮學生信息反饋系統的作用,在心理危機出現時及時介入、進行情緒疏導、做好后續跟蹤,防止學生心理危機爆發為不可控的危機事件。
在熟悉了整個工作流程之后,輔導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工作節奏,在工作任務開始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做到忙而不亂,在突發狀況出現時做到處亂不驚。
四是做好資源整合、改善工作環境。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過程中輔導員應該積極爭取院系黨政領導、行政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教學秘書、專業教師、班主任、學生干部和普通學生群體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及時與他們加強溝通,增進他們對輔導員工作的認同度,整合各方資源,給自己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這樣做既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相應地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
從情感上來說,工作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回顧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與收獲,能讓自己從心理上感覺更充實。所以輔導員應該在一項工作完成后,一個工作時段結束后,或者與領導、同事、同行交流后認真對自己的工作做一次總結和反思。通過這樣的總結和反思發現工作中的問題,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局限和短板,有針對性地在后續工作中糾錯糾偏,提升能力。
比如通過總結反思如果發現自己在利用微博、微信平臺開展工作這塊不如其他輔導員得心應手,就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這方面的關注。又比如通過與其他一些院校的輔導員進行交流后發現自己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還不夠細致,思路不夠開闊,心理咨詢的專業知識還不夠等等,也可以今后在這些領域多下功夫。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輔導員會發現自己在知識更新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現在的大學生思維活躍、見多識廣又很有主見,作為輔導員群體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尋找行之有效的辦法避免與學生之間出現代溝和距離感,否則將對自己各項工作的推進帶來極大的阻力。這就要求輔導員適時轉變觀念,貼近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構建與學生平等、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發揮成長輔導的作用,在工作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體而言,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只有不斷調整工作狀態、加強業務學習、及時總結反思,才有可能在持續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中實現高效工作、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