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林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批判性思維指是運用提問、分析、判斷、比較、驗證等方式對信息進行合理評判的一種高級智力活動。隨著國際社會競爭的重心逐步轉向人才競爭,創新型人才培養也逐漸成為高校的新教學目標。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性思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培養高校學生批判性思維意義重大。大學英語作為高等院校的基礎公共課,在高校教學中占用課時較多、覆蓋面也較廣,因此將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
受應試教育影響,目前我國大學生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傳統教育將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傳授作為教學的主體目標,且授課形式單一,主要采取灌輸的方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因長期的被動式學習,而思維封閉、缺乏批判性思維的習慣,從而失去了創新能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無法適應變化多樣的社會。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創新性思維,目前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性因素,也是當前國內外教育研究的熱點。目前人才競爭成為國際社會競爭的重點,創新型人才培養也逐漸成為高校的新教學目標。創新型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性思維,而批判性思維是創新性思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大學教育課堂上要求教師要培養能夠獨立思考,爭取自主的學生個體,而批判性思維能力正是引導學生對學習主動提出質疑激發其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控制自己的學習。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社會,批判性思維也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分析、判斷、評價、創新、傳播等方式對信息價值進行獲取和處理,可以獲得更為廣泛、國際化的信息。因此,加強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學英語是一門以傳授語言知識和應用技能、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必修課課程,其豐富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基礎,為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提供了生活化的訓練素材。大學英語教材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使他們具備批判性地接受和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批判性思維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寫作、口語表達和語言應用能力。
通過營造課堂環境,構建新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文化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往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以“封閉式課堂”為主,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盲從的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文化和教學環境,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平等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給予學生自由、尊重、信任和鼓勵,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雙方互動,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作出判斷,通過互動討論讓教師和學生互相作用,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思想的開放性,以思辨的教學文化和環境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活動和練習的設置來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在生態化教學理念指導下,充分應用多媒體多模態教學方式,通過課堂小組討論、英語演講和辯論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反思、評價和自我調節來實現。教師要引導幫助學生對學習結果和預期目標進行分析和評判,反思自己的學習階段,由教師調整觀念和方法,幫助學生對學習成果進行客觀評價,從而促進批判性思維方式的養成。教師要給學生多多創設反饋、評價的機會,讓學生敢于進行自我評價和對教師進行評估,最終形成自我激勵和監控的能力,促進批判性思維習慣的養成。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教育的需求和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培養高校學生批判性思維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