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江
(長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跨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已經成了當今世界的“普通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局下,我們在對人才進行定義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基本素養就是要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新形勢下,找到適合中國大學生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高精尖的外語人才,這樣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英語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對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勢和更加巨大的挑戰擺在了英語教學面前。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中國更是一個學習英語的大國。進入新世紀,中國有兩件大事引起了世界的矚目,它們是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及一帶一路國際倡議的提出,這兩件大事標志著中國實際上已經和全球一體化的時代融為一體。全球化加強了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語言文化之間接觸越來越頻繁,使得國際間的交流不斷增強,因而經濟的全球化、語言的全球化,也成為當今世界各國之間交流交往的趨勢。
目前,全世界有大約70億人口,大約五分之一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說英語的能力,他們能不同程度地用英語進行國際交流。全球大約有四分之三的科學家能用英語撰寫文章,能夠讀懂用英語寫的文字信息,全世界有75%的信息在電腦上都是用英語語言來存儲的。全世界網站中有78%都是英語網站。許多科學家的科技論文首先必須用英文撰寫出來,然后80%以上都首先用英文發表。
很多國家都把英語教學提高到戰略的高度,例如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告誡全體韓國國民,如果想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想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中取得勝利,必須要掌握英語這門網絡通用語。還有許多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來自印度的高級學者,由于他們的英語水平更高,所以他們都被推薦去國際組織擔任高級官員。
按照學習英語的覆蓋人群范圍,我們可以這些國家分為三個同心圈,這三個同心圈兒分別是內圈兒,外圈兒和延伸圈兒。世界上有18個國家把英語作為母語,這18個國家就是內圈,包括:愛爾蘭、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加拿大、美國,還有幾個加勒比海沿岸的國家。外圈指的是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國家,這些殖民地包括尼日利亞、加納、新加坡國,由于歷史的原因,這些國家都是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除內圈和外圈外,還有一些國家的人在使用英語,我們把這些國家稱作延伸圈兒。這些國家比較多,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等。這些國家主要把英語作為學校的外語課程來進行學習。英語的三個文化學習圈兒也被用到英語的研究領域,早在上個世紀世紀80年代英語文化理論的開拓者Braj Behari Kachru先生就運用三個同心圈理論來對英語方面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解釋了英語傳播的過程。而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深,這三個同心圈遠遠不能滿足國際貿易領域的要求,因而這三個同心圈的范圍亟需擴大。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中國和西方國家也進行了更多的交流。例如很多學校都設立了孔子學院,其目的就是為了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的先進科技術推廣到世界的其他國家,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加強英語學習,加強跨文化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中國的文化價值遠播西方。因而,怎樣把中國文化融入到西方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任務。
在中國英語學習持續走熱,全球一體化和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師資隊伍怎樣配備,怎樣能夠使學生們更好地學習英語,怎樣更好地把英語的文化知識灌輸到學生們頭腦中,從而進一步地在實踐當中跨文化交流是中國所有教育學者必須思考的問題。